鸣雁嘹嘹北向频,渌波何处是通津。
风尘海内怜双鬓,涕泪天涯惨一身。
故里音书应望绝,异乡景物又更新。
便抛印绶从归隐,吴渚香莼漫吐春。

湖南客中春望

鸣雁嘹嘹北向频,渌波何处是通津。

风尘海内怜双鬓,涕泪天涯惨一身。

故里音书应望绝,异乡景物又更新。

便抛印绶从归隐,吴渚香莼漫吐春。

注释:

  1. 鸣雁嘹嘹北向频:鸣雁向北飞翔的叫声此起彼伏。
  2. 渌(lù)波:指洞庭湖。
  3. 风尘:指战乱。这里指作者在战乱中的艰难处境。
  4. 海内:指国界之内或天下。
  5. 涕泪:眼泪。
  6. 故里:故乡。
  7. 印绶(xiù):古代官吏的印章和系印的丝绳。此处代指官职。
  8. 吴渚(zhǔ):地名,今属浙江。渚是水中的小洲,这里泛指水边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写于战乱时期,远离家乡的游子思念故乡、渴望归隐的诗。
    首句“鸣雁嘹嘹北向频”,描绘了春天时北方天空中大雁南飞的景象。大雁的叫声此起彼伏,仿佛在为诗人送行一般。而诗人此时却只能遥望北方,无法再与大雁一同南飞。这种情感的反差使得诗人更加思念故乡、怀念亲人。
    “渌波何处是通津”,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他不知道家乡的具体情况,只能通过想象来感受家乡的气息。这种情感使得诗人更加想念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也使得诗歌更加感人。
    “风尘海内怜双鬓”,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中的艰辛生活以及对家人的牵挂之情。诗人感叹自己年纪渐长,头发已经花白,而身处风尘之中,身心疲惫不堪。这种情感使得诗歌更加深沉、感人。
    “涕泪天涯惨一身”,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中的痛苦经历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他流下悲伤的泪水,心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这种情感使得诗歌更加真实、感人。
    “故里音书应望绝”,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情况的担心和忧虑。他想知道家里的情况是否安好,是否有亲人朋友的消息传来。这种情感使得诗歌更加关切、感人。
    “异乡景物又更新”,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感慨。他看到周围的景物都已经发生了变化,不禁感到有些陌生和失落。这种情感使得诗歌更加感慨、感人。
    “便抛印绶从归隐,吴渚香莼漫吐春”,最后两句是诗人表达自己愿望的句子。他希望能够放弃官职,回到故乡过上平静的生活,享受宁静的春天。同时,他也希望家乡的景色能够像春天一样美丽动人,让人感到舒适和惬意。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战争的感慨。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