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峰过雨涧淙淙,松下扉扃白鹤双。
香透经窗笼桧柏,云生梵宇湿幡幢。
蒲团僧定风过席,苇岸渔歌月堕江。
谁悟此生同寂灭,老禅慧力得心降。
【赏析】
此诗写山寺的清幽。首联写雨后群峰之景;颔联写寺内之静;颈联写僧定之寂;尾联写悟道之意。全诗以静写动,动静相宜,有声有色,富有情趣。
“群峰过雨涧淙淙,松下扉扃白鹤双。”这是一幅山寺雨景图。群峰经过一场春雨,显得格外青翠,涧中水声淙淙,如鸣佩环。松林里,白鹤双双立着,好像在聆听雨声。这两句诗写得很生动。“群峰过雨涧淙淙”,用拟人手法,将雨点比作“涧淙淙”的水声,把山间雨景写得活灵活现,令人仿佛置身于群山之间,听到那清脆悦耳的水声和雨声。“松下扉扃白鹤双。”这一句是说,山寺的门是关着的,只有两个白鹤在松林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这里运用了“双”字,突出了两个白鹤的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香透经窗笼桧柏,云生梵宇湿幡幢。”这是一幅山寺佛堂图。香炉中的香烟袅袅上升,弥漫整个房间,使桧柏树和蒲团都充满了香气。云彩从佛宇上生长出来,使幡幢沾上了云露而显得更加光彩照人。这两句诗通过描写佛堂中的情景,进一步表现了山寺的宁静、肃穆气氛。这里的“香透经窗笼桧柏”,用拟人手法,将香烟比作桧柏,将佛堂比作香炉,把香烟的缭绕形象地展现出来,使人感到佛堂里的香烟袅袅升起,弥漫整个房间。“云生梵宇湿幡幢”,用拟人手法,将云朵比作幡幢,使云朵与幡幢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蒲团僧定风过席,苇岸渔歌月堕江。”这是一幅渔村晚景图。和尚们在蒲团上打坐,微风吹过,他们一动不动,好像在打坐。渔民们坐在苇岸边上,唱着渔歌,月光映照在江面上,犹如银盘一样。这两句诗通过描写渔村的夜景,展现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氛。这里的“蒲团僧定风过席”,用拟人手法,将蒲团比作席子,将和尚们比作蒲团,将微风比作席子上的风,把和尚们的静坐形象地表现出来,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苇岸渔歌月堕江”,用拟人手法,将月亮比作渔歌,把月光映照在江面上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使人仿佛置身于渔村之中,感受到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谁悟此生同寂灭,老禅慧力得心降。”这是一首哲理性的抒情诗。诗人感叹自己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认为生死如同幻梦,一切皆空。这里的“谁悟此生同寂灭”,用了设问的手法,表达出作者对生死问题的思考与感慨。“老禅慧力得心降”中的“老禅”指的是老年修行之人,“慧力”指的是智慧力量。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与追求。诗人通过对生命的思考,达到了心灵的解脱,实现了自我超越。
这首诗通过对山寺、佛堂、渔船等场景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手法,将山寺的宁静与渔村的热闹、僧人的静坐与渔民的歌唱进行对比,展示了不同生活状态的人对于生命的态度与感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