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亭临峭岸,别有远泉来。
山与中条合,河逢一曲回。
夜声多雁过,晚色乱云开。
却自求僮仆,淹留莫谩催。

注释:

  1. 孤亭临峭岸,别有远泉来。
  2. 山与中条合,河逢一曲回。
  3. 夜声多雁过,晚色乱云开。
  4. 却自求僮仆,淹留莫谩催。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山水之美,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首联“孤亭临峭岸,别有远泉来。”描述了平陆县亭的地理位置,孤亭矗立在陡峭的岸边,泉水从远处流来,给人一种宁静、清幽的感觉。这里的“孤亭”和“远泉”都是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独特观察,通过这些元素,诗人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境界。

颔联“山与中条合,河逢一曲回。”则进一步描绘了周围的环境。诗人用“山与中条合”来形容周围群山环绕的景象,用“河逢一曲回”来形容黄河水流曲折的形态。这些描绘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观,也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颈联“夜声多雁过,晚色乱云开。”则将视角转向了夜晚的景色。诗人观察到夜晚的雁群飞过,带来了美妙的声音;而夕阳西下时分,天空中的云彩被染成了各种颜色,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两句诗通过对声音和色彩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仙境之中。

尾联“却自求僮仆,淹留莫谩催。”则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他感叹时光荏苒,自己已经在这里停留了很久,但却不得不催促仆人回家。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珍惜和对生活的无奈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整首诗通过描绘平陆县亭周围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诗人在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