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惊节换,常抱异乡愁。
今听当命遂,方欢上国游。
吟才依树午,风已报庭秋。
并觉声声好,怀恩忽泪流。
【注释】
关试:科举考试,应试者在考场中吟诗作文。
嘉会里:唐时京都长安的里名。
蝉:一种知了鸟,常在树上鸣叫,声音凄厉。
异乡愁:指远离家乡、在外飘泊的愁苦。
命遂:命中所安排的事。
上国:指京都长安。
吟才依树午,风已报庭秋:诗人倚着树吟咏作答,一阵风吹来,仿佛已经听到了秋天的声音。
并觉声声好,怀恩忽泪流:听着这优美的蝉声,诗人感到无比欣喜,但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家事,不觉泪流满面。
【赏析】
这是一首以咏物寄情的小诗。诗人以“蝉”为题,借咏蝉抒怀,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诗写景抒情,意境清幽优美,感情真挚感人。
首句“昔闻惊节换”,是说诗人过去听到过蝉鸣时,总是觉得它鸣唱的节奏有如季节的变化一样。这里用“惊”字来形容蝉鸣声给人的感觉,突出了蝉鸣声的独特韵味。接着第二句“常抱异乡愁”,则点明了诗人因为身处异地而感到忧愁的原因。这里的“异乡愁”是指远离家乡的游子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第三句“今听当命遂”,则是说现在听到的正是自己命中注定要发生的事情。这里的“当命遂”指的是诗人参加科举考试的结果,他成功通过了考试。而“方欢上国游”则是说现在他终于有机会回到家乡了,可以开始游览京城了。
第四句“吟才依树午”,诗人在树下吟咏作答,仿佛听到了蝉鸣声。这里的“吟才”是指诗人擅长吟咏,而“依树午”则是说他在树木之下吟咏作答,时间是中午。第五句“风已报庭秋”,则是说一阵风吹来,似乎已经闻到了秋天的气息。这里的“秋”是指秋天的气息,而“报庭秋”则是说这种气息已经弥漫开来了。
第六句“并觉声声好”,诗人听到蝉鸣声后感到十分高兴,觉得它们的声音非常好听。这里的“好”是指美好的意思,而“并觉声声好”则是说诗人同时听到了许多种蝉鸣声,每一声都让他感到非常满意。
最后一句“怀恩忽泪流”,则是说诗人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家事,感到非常伤心,忍不住流下了眼泪。这里的“怀恩”是指怀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而“忽泪流”则是说诗人突然之间就流泪了。
这首诗通过咏蝉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蝉鸣声拟人化成诗人的情感载体,使整首诗更具有艺术魅力。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氛围,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