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山千万云门绝,西僧貌古还名月。
清朝扫石行道归,林下眠禅看松雪。
【注释】
越山:指浙江的天目山,在今浙江省西部。云门寺:位于天目山西峰南麓。梵月、西僧:指佛教寺院。貌古还名月:貌即外貌;古犹古色;貌古还名月,意即容貌古拙如月,仍名“月”;月:这里用来形容西僧人的面目和气度。清: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清扫”。扫石:清扫石头。行道:行走道路。归:返回。林下眠禅:在树林中打坐修行,睡梦中也在参悟禅理。松雪:形容松树枝叶繁茂苍劲,雪花似落非落之状。
【赏析】
此诗为诗人游览越州天目山东峰的云门寺时题写的。全诗写景与抒情相结合,既赞美了云门寺的自然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对佛家的敬仰之情。
首句“越山千万云门绝”,是说越山高耸入云,云雾缭绕,云门寺就坐落在这越山万重之中,它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显得分外清幽,别具一格。次句“西僧貌古还名月”,描绘了云门寺中的西僧(唐代僧人)容貌古朴,但依然有名僧的气质。第三句“清朝扫石行道归”,描写了云门寺内僧人在清晨打扫着山路,然后回到寺院里去,他们的生活十分简朴,过着一种隐逸的生活。第四句“林下眠禅看松雪”,则进一步描绘了云门寺中的僧人在林下打坐修行,睡梦中也参悟禅理,他们在参禅打坐时看到的是松树上的积雪,而这种景象与山林融为一体,更显出了一种超尘脱俗的境界。这首诗语言平易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