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赏芳菲肯待辰,忘情人访有情人。
西林可是无清景,只为忘情不记春。
【注释】
1.春夜:春天的夜晚。
2.处士:隐居不出仕的人。
3.芳菲:美好的事物。
4.辰:时间,时辰。
5.忘情:忘却世俗之情。
6.西林:指山林。
7.清景:清幽美丽的景色。
8.不记:不将……放在心上。
9.赏析:诗人以赏月为由,邀请陆处士一起游玩,然而陆处士却并不欣赏这明月,他更看重的是忘记俗事、超然物外的境界,而并非欣赏眼前的美景。
欲赏芳菲肯待辰,忘情人访有情人。
西林可是无清景,只为忘情不记春。
【注释】
1.春夜:春天的夜晚。
2.处士:隐居不出仕的人。
3.芳菲:美好的事物。
4.辰:时间,时辰。
5.忘情:忘却世俗之情。
6.西林:指山林。
7.清景:清幽美丽的景色。
8.不记:不将……放在心上。
9.赏析:诗人以赏月为由,邀请陆处士一起游玩,然而陆处士却并不欣赏这明月,他更看重的是忘记俗事、超然物外的境界,而并非欣赏眼前的美景。
与吾如隔万重山出自《在灵峰时为后生造偈》,与吾如隔万重山的作者是:皎然。 与吾如隔万重山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与吾如隔万重山的释义是:与吾如隔万重山,意味着彼此之间仿佛隔着重重山峦,形容距离遥远,难以沟通或接近。 与吾如隔万重山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与吾如隔万重山的拼音读音是:yǔ wú rú gé wàn zhòng shān。
这里若论玄与实出自《在灵峰时为后生造偈》,这里若论玄与实的作者是:皎然。 这里若论玄与实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这里若论玄与实的释义是:这里若论玄与实,意为在此地若要讨论玄妙与实际的道理。 这里若论玄与实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这里若论玄与实的拼音读音是:zhè lǐ ruò lùn xuán yǔ shí。 这里若论玄与实是《在灵峰时为后生造偈》的第3句。
更添暗彩竞阚看出自《在灵峰时为后生造偈》,更添暗彩竞阚看的作者是:皎然。 更添暗彩竞阚看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更添暗彩竞阚看的释义是:增添深色光彩,相互争奇斗艳地观看。 更添暗彩竞阚看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更添暗彩竞阚看的拼音读音是:gèng tiān àn cǎi jìng hǎn kàn。 更添暗彩竞阚看是《在灵峰时为后生造偈》的第2句。 更添暗彩竞阚看的上半句是
素面相呈犹不识出自《在灵峰时为后生造偈》,素面相呈犹不识的作者是:皎然。 素面相呈犹不识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素面相呈犹不识的释义是:素面相呈犹不识:指即使以最真实、不加修饰的面貌出现,后生也难以识别和认识。这里可以理解为,真正的自我或事物的本质往往难以被轻易理解或识别。 素面相呈犹不识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素面相呈犹不识的拼音读音是:sù miàn xiāng
此中会得处处全出自《见挑灯偈》,此中会得处处全的作者是:皎然。 此中会得处处全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此中会得处处全的释义是:此中会得处处全:在这其中领会到的是处处圆满无缺。 此中会得处处全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此中会得处处全的拼音读音是:cǐ zhōng huì dé chù chù quán。 此中会得处处全是《见挑灯偈》的第4句。 此中会得处处全的上半句是:
山声朴直人难见出自《见挑灯偈》,山声朴直人难见的作者是:皎然。 山声朴直人难见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山声朴直人难见的释义是:山声朴直人难见,意指山谷中的声音自然、直接,却难以被人真正理解或察觉。这里“朴直”形容声音的纯真和直接,而“人难见”则表达了这种声音难以被常人感知或领悟的意境。 山声朴直人难见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山声朴直人难见的拼音读音是:shān shēng
拟欲挑来历劫昏出自《见挑灯偈》,拟欲挑来历劫昏的作者是:皎然。 拟欲挑来历劫昏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拟欲挑来历劫昏的释义是:“拟欲挑来历劫昏”意指想要用智慧之光照亮那些历经劫难而陷入黑暗的事物。这里的“挑”比喻以智慧启迪,“历劫昏”则指经历了重重磨难而陷入迷茫的状态。 拟欲挑来历劫昏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拟欲挑来历劫昏的拼音读音是:nǐ yù tiāo lái lì
一灵孤灯当门悬出自《见挑灯偈》,一灵孤灯当门悬的作者是:皎然。 一灵孤灯当门悬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一灵孤灯当门悬的释义是:一灵孤灯当门悬:指的是一盏孤灯在门前的情景,象征着孤独或寂静的氛围。这里的“一灵”可能指灵魂或精神,强调灯的独立与不凡,而“当门悬”则描绘了灯的位置,即挂在门前。整体上,这句诗描绘了一盏孤灯在门前悬挂的景象,寓意着一种清静、超脱或孤独的情感。
争坐藓文稀出自《与邢端公李台题庭石联句》,争坐藓文稀的作者是:皎然。 争坐藓文稀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争坐藓文稀的释义是:争坐藓文稀:争相坐在长满苔藓的稀疏石纹上。 争坐藓文稀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争坐藓文稀的拼音读音是:zhēng zuò xiǎn wén xī。 争坐藓文稀是《与邢端公李台题庭石联句》的第2句。 争坐藓文稀的上半句是:共题诗句遍。
共题诗句遍出自《与邢端公李台题庭石联句》,共题诗句遍的作者是:皎然。 共题诗句遍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共题诗句遍的释义是:共同在庭石上题写诗句,遍布各处。 共题诗句遍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共题诗句遍的拼音读音是:gòng tí shī jù biàn。 共题诗句遍是《与邢端公李台题庭石联句》的第1句。 共题诗句遍的下半句是:争坐藓文稀。 共题诗句遍的全句是:共题诗句遍
诗名:《题秦系山人丽句亭》 独将诗教领诸生,但看青山不爱名。 满院竹声堪愈疾,乱床花片足忘情。 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他生活在中唐时期,一生居住在湖州长城附近的吴兴东溪草堂。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超然物外的特质而著称。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宁静生活的心境。 “独将诗教领诸生”中的“诗教”,指的是诗歌的教化作用;这里的“诸生”指学生或学者。整句的意思是说
【注释】 玉京:即玉清宫,道家称天帝的居所。真子:道教认为天帝是太一真人,故称其弟子为真子。日华:太阳之光。心如日:意为修炼得道后心境像太阳一样光明照人,不偏私于任何一方。只向仙宫未曾出:此心(指修炼得道后的心)只在仙界,从未离开过。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张道士的赠诗。诗中用“玉京真子名太一”起兴,以“因服日华心如日”一句点明赠诗的缘由:张道士服用了日华,所以能修练成仙
【注释】 二月:农历二月,即春分以后。湖南:今属中国。 横山渡口:在湖南境内的横山之南。 花如霰(xian):像雨点一样密集。霰:小颗粒的雪。 相思:指怀念远方的朋友。 孤舟:孤独地坐在船上。 归云:回旋的云。 【译文】 二月的春天,湖南的江岸上到处是新绿的草,横山渡口的花像小颗粒的雪一样。 一天的时间中,我独自坐在小船里想着你,却只见到天空中飘浮着两三片白云。 赏析:“二月湖南春草遍”一句
【注释】 越山:指浙江的天目山,在今浙江省西部。云门寺:位于天目山西峰南麓。梵月、西僧:指佛教寺院。貌古还名月:貌即外貌;古犹古色;貌古还名月,意即容貌古拙如月,仍名“月”;月:这里用来形容西僧人的面目和气度。清: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清扫”。扫石:清扫石头。行道:行走道路。归:返回。林下眠禅:在树林中打坐修行,睡梦中也在参悟禅理。松雪:形容松树枝叶繁茂苍劲,雪花似落非落之状。 【赏析】
【注释】 法华寺:位于江西九江市,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故居。 江上人:指白居易的诗友元稹,元稹曾隐居于此。 禅空:禅宗用语,意指禅理空明无物,即“禅中之禅”。 松声:松涛声,松林中的风声。 山光水色:指山景和水景。参差:参差不齐,不整齐。 中峰:指法华寺内的中峰亭。禅寂:指禅宗修行者的心境寂静,超脱世俗。一僧在:指中峰亭中只有一位僧人在修行。 梁朝老桂枝:梁朝是指南朝时期
夜过康录事造会兄弟 爱君门馆夜来清,琼树双枝是弟兄。月在诗家偏足思,风过客位更多情。 注释: 夜幕降临时,我拜访你的门馆,感觉格外宁静,就像你家中庭院中那对并蒂的琼树一样,象征着兄弟情深。月亮挂在你的诗房之上,更让我怀念你,而微风掠过你的座位,也似乎更加动人心魄,让人更加留恋你。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康录事的深厚情谊。首句“夜来清”点明时间,营造出一个宁静、和谐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