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画图劳健羡,如今亲见画犹粗。
减除天半石初泐,欠却几株松未枯。
题像阁人渔浦叟,集生台鸟谢城乌。
我来一听支公论,自是吾身幻得吾。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其原文如下:

曾看画图劳健羡,如今亲见画犹粗。
减除天半石初泐,欠却几株松未枯。
题像阁人渔浦叟,集生台鸟谢城乌。
我来一听支公论,自是吾身幻得吾。

注释和赏析:

  1. 曾看画图劳健羡 - 这是第一句,诗人回忆过去看到画作时羡慕那些健康的人。
  • 关键词: “曾看”, “画图”, “劳健羡”
  1. 如今亲见画犹粗 - 第二句表达了诗人现在亲自看到这些画像时感到它们不够细腻或完美。
  • 关键词: “如今”, “亲见”, “画犹粗”
  1. 减除天半石初泐 - 第三句描述了画像上部分石材有裂痕,给人一种天然美的感觉。
  • 关键词: “减除”, “石初泐”
  1. 欠却几株松未枯 - 第四句提到画像中的松树看起来不够旺盛,可能意味着艺术加工的痕迹。
  • 关键词: “欠却”, “松未枯”
  1. 题像阁人渔浦叟 - 第五句提到了一位渔夫(可能是画家)的名字,他与画像有关。
  • 关键词: “题像阁人”, “渔浦叟”
  1. 集生台鸟谢城乌 - 第六句描述了一种鸟类在画中聚集的景象,暗示着自然生态的和谐与美丽。
  • 关键词: “集生台”, “鸟谢城”
  1. 我来一听支公论 - 第七句表明诗人在聆听支遁(即支公,一位著名的佛教学者,这里可能指涉到某种哲学或艺术上的讨论)对画作的见解。
  • 关键词: “我来一听”, “支公”
  1. 自是吾身幻得吾 - 最后一句是对整首诗的总结,诗人认为自己的肉身不过是虚幻的,而这幅画则真实地反映了他的本真。
  • 关键词: “自是”, “吾身”, “幻得吾”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一幅画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艺术和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从对画像的细节描写,到对其背后故事的联想,诗人通过文字构建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同时,诗人也表达了一种超脱物外、归于虚无的思想,体现了他对生命本质和宇宙真理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