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一声寒食夜,数朵野僧家。
谢豹出不出,日迟迟又斜。
这首诗出自唐代李商隐的《锦瑟》。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以及赏析:
第一句: 杜鹃花(或称山鹃)与鸟,怨艳两何赊。
- 注释:杜鹃,一种鸟类。这里用“山鹃”可能指的是杜鹃鸟,因为杜鹃花常被称为“杜鹃花”。这里的“怨艳”形容杜鹃的花朵艳丽而带有悲凉的情感。
第二句: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 注释:诗人怀疑这美丽的杜鹃花是从鸟儿的口中滴落的血形成的。这是对杜鹃花美丽外表的一种象征性解读。
第三句: 一声寒食夜,数朵野僧家。
- 注释:寒食节通常在清明节前两天,人们扫墓祭祀,所以晚上可能有些冷清。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寂静的夜晚画面,杜鹃花点缀在野僧的家中。
第四句: 谢豹出不出,日迟迟又斜。
- 注释:“谢豹”可能是一个隐喻,指代某种事物或者情况。“迟迟”表示缓慢、拖延的样子,与前面的“日”形成对比。整句话似乎在询问或讨论某个事物是否能够如日般明亮、及时地显现出来。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短暂、美好却易逝的哀愁情感。杜鹃花作为自然界中短暂存在的代表,其颜色鲜艳,但转瞬即逝,象征着美好而短暂的人生。诗中使用了“口血”、“野僧”等意象,增加了神秘和超自然的色彩,使得整个主题更加深刻。最后一句“迟迟又斜”则表达了一种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