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过清明絮乱飞,感时怀旧思悽悽。
月生楼阁云初散,家在汀洲梦去迷。
发白每惭清鉴启,酒醒长怯子规啼。
北山高卧风骚客,安得同吟复杖藜。
译文:
在清明时节的海上春夕,旅居他乡的我寄情于左偃,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
柳叶已过清明时节飘落如絮纷纷飘散,面对时世变迁感慨万千怀念亲人。
月亮升起时楼阁间云雾开始消散,故乡位于汀洲之中梦境中消失无踪。
头发白了总是惭愧不能像镜鉴一样清晰明亮,酒醒后常常害怕听到子规鸟啼。
北山隐居生活使我养成了风雅诗人的气度,希望与左偃一起吟诗并拄着手杖行走。
注释:
- 「海上春夕旅怀寄左偃」:指作者在清明时节的海上夜晚感到孤独和怀念,将这份情感寄托给左偃。
- 「柳过清明絮乱飞」:清明时节,柳树发芽,柳絮纷飞。这里的“柳”指清明节前后的柳树,而“絮”,即柳絮,是柳树的一种花序。
- 「感时怀旧思凄悽」:感叹时间流逝,怀旧之情愈发深切。
- 「月生楼阁云初散」:月亮升起时,楼阁间的云朵开始散去。
- 「家在汀洲梦去迷」:家在小岛(汀州)上,如同梦境一般渐行渐远。
- 「发白每惭清鉴启」:年岁增长,常自愧白发难明志向。
- 「酒醒长怯子规啼」:酒醒之后,常常害怕听到子规鸟啼声,因为子规鸟叫声常常被用作悲伤的象征。
- 「北山高卧风骚客」:在北方山上过着隐居生活,自号“风骚客”。
- 「安得同吟复杖藜」:希望与左偃共同吟诵诗篇,并手执拐杖漫步。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心境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自己年岁增长带来的无力感。诗中以“柳”、“清明”等元素勾勒出春天的景象,又通过“月生”、“云散”等自然变化来抒发内心的感慨和迷茫。最后两句表达了与友人共吟的愿望,展现了诗人的豁达胸怀。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