逊之,原名王时敏,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592,卒于公元1680
王时敏是清代的诗人。
王时敏(1592年9月18日—1680年7月12日),本名王赞虞,字逊之,号烟客,又号偶谐道人,晚号西庐老人,江苏省太仓市人。他是“四王”之一,也是“清初六大家”之一,在中国明末清初的绘画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熏陶,其祖父王锡爵和父亲王衡均出身于高门望族,在文学、书法、戏曲等领域均有建树,为王时敏的艺术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逊之,原名王时敏,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592,卒于公元1680
王时敏是清代的诗人。
王时敏(1592年9月18日—1680年7月12日),本名王赞虞,字逊之,号烟客,又号偶谐道人,晚号西庐老人,江苏省太仓市人。他是“四王”之一,也是“清初六大家”之一,在中国明末清初的绘画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熏陶,其祖父王锡爵和父亲王衡均出身于高门望族,在文学、书法、戏曲等领域均有建树,为王时敏的艺术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诗句释义 1 自愧生平百不能: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力的自评,认为自己一生中没有一项是擅长的。 2. 桑榆息影倚枯藤:这里的“桑榆”通常指夕阳西下的景象,诗人在这里使用“桑榆”来形容自己的晚年生活,而“息影”意味着停下来休息或者休息的身影。倚靠枯萎的藤蔓,形容了诗人在晚年的孤独和无助。 3. 微茫暝树孤村杵:描述了一种朦胧而昏暗的景象,树木在夜色中显得模糊不清,村庄中的杵声也显得微弱
赠虞山王石谷 江南风景属琴川,画手推君诣独玄。 奇思每参摩诘句,清标真得一峰传。 胸中丘壑看吾辈,笔底烟云羡少年。 何日秋霖共乘兴,吮豪闲泛尚湖船。 注释: 江南风景属琴川:江南的风景都属于你,就像属于琴川一样。 画手推君诣独玄:你是绘画的高手,你的画作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清标真得一峰传:你的画品清新高雅,就像得到了一位山峰的传道者一样。 胸中丘壑看吾辈:你的心中充满了山川河流,就像我们一样。
王时敏是清代的诗人。 王时敏(1592年9月18日—1680年7月12日),本名王赞虞,字逊之,号烟客,又号偶谐道人,晚号西庐老人,江苏省太仓市人。他是“四王”之一,也是“清初六大家”之一,在中国明末清初的绘画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熏陶,其祖父王锡爵和父亲王衡均出身于高门望族,在文学、书法、戏曲等领域均有建树,为王时敏的艺术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清末民国间医家。 字耕霞,江苏江阴人。 初习举子业,好诗文,攻经史,后从名医王旭高学医。 后在苏州药店学徒,后移居常熟悬壶,医术精进,医德高尚。 尝辑《新编汤头歌诀》,另有《倚云轩医案》、《倚云轩医论》等,另整理《王旭高医案》行世。 生卒年
王掞,字藻儒,是清代诗人。 王掞,生于1645年,卒于1728年的江南太仓(今属江苏)人。王掞不仅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他还是王锡爵的曾孙,与多位文化名人有过交往,并在诗坛上享有盛誉。他的作品在艺术性与思想深度方面均表现出了较高的成就,其生平及诗歌创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多元面貌。 王掞的诗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作品,也有婉约细腻的小令
清代诗人方履篯是清代诗人,字彦闻,号术民。 方履篯生于1790年,卒于1831年,是江苏常州府阳湖县人。他在嘉庆二十三年(1818)考取顺天乡试,成为举人。方履篯在官场上历任福建永定知县和闽县知县,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酷爱金石书法。他的文学创作涉猎广泛,擅长诗词及骈体文,并且酷嗜金石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