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杖残秋里,吟中四顾频。
西风天际雁,落日渡头人。
草色衰平野,山阴敛暮尘。
却寻苔径去,明月照村邻。
晚眺
倚杖残秋里,吟中四顾频。
西风天际雁,落日渡头人。
草色衰平野,山阴敛暮尘。
却寻苔径去,明月照村邻。
注释解析:
- 倚杖残秋里: 形容自己倚靠在长杖上度过这个深秋时节。
- 吟中四顾频: 在沉思吟咏之间不断环视四周。
- 西风天际雁, 指秋风拂过天际,远处的雁群正在向南飞去。
- 落日渡头人: 夕阳映照在渡口,那些渡河的人们开始回家。
- 草色衰平野, 描述秋天草地的颜色已经变得枯黄,遍布平原。
- 山阴敛暮尘: 傍晚时分,山林中的微风使得尘埃逐渐收敛。
- 却寻苔径去,诗人决定离开这个熟悉的地方,寻找新的路径。
- 明月照村邻:明亮的月光照亮了周围的村庄和邻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秋季景色和个人感受的诗篇。通过细腻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一个深秋黄昏的景象。从“倚杖残秋里”到“落日渡头人”,诗人不仅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展示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细致观察。特别是“西风天际雁”,“落日渡头人”,这两句诗更是捕捉了秋日特有的宁静与壮阔。
诗中还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如“却寻苔径去”,“明月照村邻”等句子,既表现了他想要逃离纷扰、追求宁静的心情,也显示了他对周围环境的深刻理解和欣赏。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含蓄,充满了诗意和画意,是中国古代田园诗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