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诏群公起,移山四海闻。
因知丈夫事,须佐圣明君。
白酒全倾瓮,蒲轮半载云。
从兹居谏署,笔砚几人焚。
诗句解析及译文:
- 闻徵四处士(闻征四处之士)- 这句表达了诗人听闻有四方各地的贤能之人被朝廷所召唤。这里的“徵”可能指的是皇帝的召唤,而“四处士”则指全国各地的有才之士。
- 一诏群公起(一诏群公起)- 这描述了皇帝发布诏书后,众多官员被召集起来的场景。“群公”泛指所有官员,“起”意味着被召集或响应。
- 移山四海闻(移山四海闻)- 这句话形容皇帝的诏令如同能够移动山脉一般,使得天下皆知,声名远播。
- 因知丈夫事(因知丈夫事)- “丈夫”在这里指代英勇的男子汉或大丈夫,意指那些能够承担重大责任和事务的人。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能够担当国家大事的贤才的期望。
- 须佐圣明君(须佐圣明君)- “佐”是辅佐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帮助、支持。诗人认为,只有像圣明之君这样的人物,才能得到贤士们的辅佐和支持,共同成就大业。
- 白酒全倾瓮,蒲轮半载云(白酒全倾瓮,蒲轮半载云)-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宴会场景,诗人将酒倒满一瓮,象征着豪饮;同时提到用蒲草做的车轮,暗示旅途劳顿,但同时也表达了对旅途艰辛的轻松态度。
- 从兹居谏署(从兹居谏署)- 这里表示诗人从此开始居住在谏议官的衙门里,即参与政治决策和批评朝政。
- 笔砚几人焚(笔砚几人焚)- 这句表达了诗人与同僚们共聚一堂,讨论国家大事的情景,同时也反映出他们为国为民的决心。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政治画面:一群有志之士被召至京城,准备为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他们在皇帝的领导下,共同致力于国家大事。诗中透露出的是对正义和忠诚的赞颂,以及对国家未来的乐观期待。诗人以饮酒作乐的场景作为背景,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事相联系,展现了一种超越个人得失,追求国家利益的崇高境界。整首诗既表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又体现了其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