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将吾族,相随过石溪。
冢花沾酒落,林鸟学人啼。
白水穿芜疾,新霞出雾低。
不堪回首望,家在赤松西。
寒食郊外
寒食将吾族,相随过石溪。
冢花沾酒落,林鸟学人啼。
白水穿芜疾,新霞出雾低。
不堪回首望,家在赤松西。
译文:
寒食节即将到来,我和家人一起走过石溪。
坟墓上的野花沾着酒水落下,树林中的鸟儿学着人声啼叫。
清清的河水快速地穿过草丛,新的朝霞从雾气中露出低矮。
无法回头望去,我的家乡就在赤色的松树上。
赏析:
此诗描述了寒食节期间的一次郊游经历,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首句“寒食将吾族”,直接点明了时间背景——寒食节即将来临。寒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祭祖扫墓,表达对先人的敬仰和怀念。这里的“吾族”指的是作者所在的家族,表明作者与家人一起参与这个传统节日的活动。
次句“相随过石溪”,描绘了一家人或一群朋友一起漫步在溪流旁的情景。石溪可能是一条清澈见底、两岸有石头的小河,是人们散步游玩的好去处。这句不仅展现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第三句“冢花沾酒落”,则转入具体场景。这里提到的“冢花”可能是指墓地上盛开的花朵,或者是其他带有特殊含义的花。诗人将这种花与洒在身上的酒水联系起来,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花朵沾着酒液,仿佛被风吹落。这种意象既增添了诗句的动感,又营造了一种凄美的氛围。
接下来的四句分别描绘了山林间的动态和静态之美。“林鸟学人啼”,描绘了山林中鸟儿模仿人类声音的场景,既展现了自然生物的聪明伶俐,又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而“白水穿芜疾”则描绘了水流急速穿梭于草丛之中的景象,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这两句虽然都是描绘自然景物,但都带有一种动态美,让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景色。
最后一句“新霞出雾低”,则是对前文景色的进一步升华。新出的朝霞与缭绕的晨雾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的“新霞”象征着希望和光明,而“雾低”则给人一种朦胧、神秘的感觉。这样的描绘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又展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家族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寒食节期间的一次郊游经历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美景的美丽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得诗歌更具文学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