跣足拄巴藤,潺湲渡几曾。
尽权无着印,不是登闲僧。
熊耳应初到,牛头始去登。
画来偏觉好,将寄柳吴兴。

诗句原文:

跣足拄巴藤,潺湲渡几曾。
尽权无著印,不是等闲僧。
熊耳应初到,牛头始去登。
画来偏觉好,将寄柳吴兴。

注释与赏析:

  1. 跣足拄巴藤:“跣足”指的是赤脚,形容僧人的赤脚行走之态;“拄巴藤”则描绘了僧人依靠着藤条支撑行走的场景。整体上,此句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传达出诗人对这位僧人不畏艰难困苦、坚毅前行的精神风貌的高度赞扬。

  2. 潺湲渡几曾:这里“潺湲”形容水流的声音,常用以比喻时间的流逝或是情感的流淌。而“渡几曾”则表达了僧人在这条溪流中度过了无数次的时间,强调了其修行的漫长和艰辛。此句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描写,展现了僧人坚韧不拔的生活态度和对佛教修行的虔诚态度。

  3. 尽权无著印: “尽权”可能是指完全放弃世俗权力或地位,表明了一种超然脱俗的境界;“无著印”则意味着没有世俗的权力或地位作为负担。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僧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解脱的赞美之情。

  4. 熊耳应初到: 这里的“熊耳”可能指的是某种象征性的物品或者标志物,象征着新事物的开始;“应初到”则表示这种新事物是刚刚到来的,还处于起步阶段。此句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方式,表达了对僧人初入佛门,一切重新开始的美好祝愿。

  5. 牛头始去登: 在这里,“牛头”可能是指一种象征性的目标或目的地,如修行的最高境界或精神的最终归宿;“始去登”则暗示了达到这个目标或境界需要经历艰难的攀登。此句寓意着僧人在修行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最终达到更高的精神层面。

  6. 画来偏觉好:这里的“画”可能指代画作或者艺术作品;“来偏觉好”表示虽然这幅作品可能并非完美无缺,但因其独特的风格或内涵而显得格外出色。此句通过对比的方式,赞美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和独特性。

  7. 将寄柳吴兴:最后的“柳吴兴”可能是指一个地名或者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地方;“将寄”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这幅画作能够被寄予特定的意义或用途。此句体现了诗人对画作寄寓深厚情感和期望的表达。

《上冯使君渡水僧障子》是一首充满禅意与哲理的诗歌,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僧人修行的生动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僧人精神境界的赞美和对佛教修行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唐代诗歌和佛教文化的重要文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