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资忠孝佐金轮,香火空王有宿因。
此世喜登金骨塔,前生应是育王身。
封疆岁暮笙歌合,襦裤正初锦绣新。
释子沾恩无以报,祗擎章句贡平津。
【注释】
- 蜀王登福感寺塔:蜀主登上福感寺塔。蜀主即五代前蜀后主孟昶。2. 天资忠孝佐金轮:天资忠孝,辅佐金轮(佛顶珠),指佛顶尊胜陀罗尼。3. 香火:佛教用语,谓佛寺中的香烟。4. 空王:梵语“阿难陀”的音译,意译为无量、无边,指诸佛。5. 宿因:前世因缘。6. 喜登金骨塔:指在福感寺塔上登高远眺,以抒发对佛祖的敬仰之情。7. 育王:古印度神话中摩耶夫人之子悉达多太子,释迦牟尼佛之师。8. 封疆:国境或边境。9. 笙歌合:奏乐声和歌声齐发,形容喜庆欢乐的场景。10. 襦裤:古代上衣下裳合称,指衣服。11. 锦绣新:指衣料华美鲜艳。12. 章句:经文的文字部分。13. 平津:汉末曹操曾封魏公,建安二十四年(219)病逝于洛阳,谥号武王,其子曹丕追谥为文帝。后世常以“魏武”代称曹操,“平津”即指曹操。14. 祗擎:恭敬承受。这里指恭谨地向皇帝进表。15. 贡平津:向朝廷贡献平津。16. 无以报:没有办法报答。17. 祗擎章句:恭谨地承受皇上的诏书。18. 贡平津:向朝廷贡献平津。19. 无以报:没有办法报答。20. 祗擎章句:恭敬地接受皇上的诏书。21. 贡平津:向朝廷贡献平津。22. 无以报:没有办法报答。
【赏析】
这是一首奉和之作,应是蜀主孟昶为其父所撰。孟氏父子都崇信佛法,因此,此诗当是颂扬佛教,祈求佛祖保佑之意。
首句“天资忠孝佐金轮”,点出了诗人的主旨,赞颂了孟昶的忠诚与孝心。他辅助父亲治理国家,使国家繁荣昌盛;同时,他也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关爱百姓,赢得了民众的爱戴和尊重。
次句“香火空王有宿因”,进一步赞美了孟昶的品质和才能。他如同佛祖一样,拥有深厚的信仰,他的智慧和才能得到了佛祖的认可,使他得以继续执掌政权,为民造福。
第三句“此世喜登金骨塔”,表现了孟昶对佛教的敬仰之情。他喜欢站在高处,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佛祖的教诲和恩惠。
第四句“前生应是育王身”,表达了诗人对孟昶前世的祝福。他认为孟昶的前生一定是一位伟大的佛陀,能够引领众生走向光明的未来。
第五句“封疆岁暮笙歌合”,描绘了一幅欢乐祥和的画面。新年到来时,人们欢聚一堂,奏乐唱歌,共同庆祝这个美好的时刻。
第六句“襦裤正初锦绣新”,描述了节日里人们的穿着打扮。他们身着华丽的衣物,色彩鲜艳夺目,展现出了浓厚的节日气氛。
第七句“释子沾恩无以报”,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感激之情。他深知僧人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因此无法回报他们的恩情,只能默默地祝福他们。
第八句“祗擎章句贡平津”,表明了他将以恭敬的态度,接受并执行皇帝的命令。他承诺将忠诚地执行皇帝的指示,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一句“贡平津”,表示他将向朝廷贡献和平,为天下苍生谋求福祉。
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孟昶的忠孝品质和对佛祖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