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乌烁万物,草木怀春恩。
茫茫尘土飞,培壅名利根。
我本是蓑笠,幼知天子尊。
学为毛氏诗,亦多直致言。
不慕需臑类,附势同崩奔。
唯寻桃李蹊,去去长者门。

【注释】

①阳乌:太阳。

②春恩:春天的恩泽,即春天的生机。

③培壅名利根:培养和培植追求名利的思想。

④毛氏诗:指《毛诗》。

⑤需臑(rǎn tuó):同“谄谀”,谄媚奉承。

⑥长者门:指有德行、值得尊敬的人。

⑦去去:走走停停,这里指游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历中所作,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感。

第一句:“阳乌烁万物,草木怀春恩。”
阳乌是指太阳,它照耀万物,使万物充满生机。草木在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恩泽,生长茁壮。这里的“阳乌”和“草木”都是自然景物,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情感。

第二句:“茫茫尘土飞,培壅名利根。”
茫茫的尘土代表着世间的纷扰和喧嚣。而名利则是指追求权力和名誉的欲望。在这里,诗人用“培壅名利根”来比喻人们追求名利的思想,强调了名利对人的影响。

第三句:“我本是蓑笠,幼知天子尊。”
蓑笠是一种简陋的雨具,诗人用这个词来形容自己平凡的身份。而“幼知天子尊”则是说年轻时就意识到皇帝的尊贵地位,表达了诗人对权势地位的向往之情。这里的“皇帝”是指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象征着权力和权威。

第四句:“学为毛氏诗,亦多直致言。”
毛氏诗是指《毛诗》,一种古代的诗歌形式。在这里,诗人以学习《毛诗》为例,说明自己虽然接受了儒家的教育,但并不追求华丽的文辞,而是注重内容的直白和真实。这里的“直致言”指的是直接、坦诚的语言风格。

第五句:“不慕需臑类,附势同崩奔。”
需臑(xiān rǒu)是指谄媚奉承的人。诗人表示自己不愿意像那些谄媚奉承的人一样,追求表面的荣耀和利益。同时,他也不希望依附于权势者,与他们一起走向灭亡的境地。这里的“崩奔”指的是倒塌和崩溃。

第六句:“唯寻桃李蹊,去去长者门。”
桃李指的是桃树和李树,它们生长茂盛,果实累累。在这里,诗人用“桃李蹊”来形容自己寻找的道路,即人生的道路。他希望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最终找到值得尊敬的长者之门。这里的“长者门”指的是有德行、值得尊敬的人的住所或门庭。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道路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权势地位的向往和对真挚感情的追求。同时,它也传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轻视和对于道德品质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