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鱼须处海,为木须在岳。
一登君子堂,顿觉心寥廓。
右听青女镜,左听宣尼铎。
政术似蒲卢,诗情出冲漠。
从来苦清苦,近更加澹薄。
讼庭何所有,一只两只鹤。
烟霞色拥墙,禾黍香侵郭。
严霜与美雨,皆从二天落。
苍生苦疮痍,如何尽消削。
圣君新雨露,更作谁恩渥。
即捉五色笔,密勿金銮角。
即同房杜手,把乾坤橐籥。
休说卜圭峰,开门对林壑。
上杜使君
为鱼须处海,为木须在岳。
一登君子堂,顿觉心寥廓。
右听青女镜,左听宣尼铎。
政术似蒲卢,诗情出冲漠。
从来苦清苦,近更加澹薄。
讼庭何所有,一只两只鹤。
烟霞色拥墙,禾黍香侵郭。
严霜与美雨,皆从二天落。
苍生苦疮痍,如何尽消削。
圣君新雨露,更作谁恩渥。
即捉五色笔,密勿金銮角。
即同房杜手,把乾坤橐籥。
休说卜圭峰,开门对林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杜甫写给成都府尹崔少府的。崔少府在成都任职期间,杜甫曾去拜访他,并写下了这首《上杜使君》。全诗可分为四段,每段都以“一”字开头,形成明显的起承转合。
首段(一、二、三、四)写崔少府的官邸环境。首句“为鱼须处海,为木须在岳”,意为崔少府的官邸宛如鱼须般高耸入海,又好似树木般挺立在巍峨的山岳之间。接着两句“一登君子堂,顿觉心寥廓”,写诗人登堂入室,顿觉心胸开阔。第三句“右听青女镜,左听宣尼铎”,描绘了崔氏府邸中的两个场景,左边是古代圣贤孔子的讲学之所,右边则是神仙女子的居所。这些场景都是诗人想象中的,但它们却给诗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和愉悦。
中段(五、六)写崔少府治理政务的方法。首句“政术似蒲卢”,意思是崔少府的治理手段像蒲卢一样自然而有力。次句“诗情出冲漠”,则是指崔少府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冲淡平和的情感。这两句既展示了崔少府的才能,又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官员的敬仰之情。
尾段(七、八、九、十)写崔少府与杜甫的交往以及他对杜甫的关怀。首句“从来苦清苦,近更加澹薄”,反映了杜甫对世事变迁的感慨。次句“讼庭何所有,一只两只鹤”,则是指崔少府的庭院里只有几只白鹤在飞翔。最后两句“严霜与美雨,皆从二天落”,意味着崔少府不仅关注政务,还关心百姓的生活。而“圣君新雨露,更作谁恩渥”,则是对崔少府施政效果的肯定。最后一句“即捉五色笔,密勿金銮角”,则是指崔少府手中握着五色笔,象征着他的权力和地位。而“即同房杜手,把乾坤橐籥”,则是指他和杜甫一起执掌天下大权。最后一句“休说卜圭峰,开门对林壑”,则是指他的大门正对着美丽的山水景色。这些描述不仅展现了崔少府的才华和风采,也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喜爱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