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滴红兰玉满畦,闲拖象屣到峰西。
但令心似莲花洁,何必身将槁木齐。
古堑细烟红树老,半岩残雪白猿啼。
虽然不是桃源洞,春至桃花亦满蹊。

注释:

露水滴落红兰,满地玉砌的畦田,悠闲地拖着象拖鞋走到峰西。

只要心像莲花一样纯洁,就不必追求与槁木一样死寂的境界。

古堑中细烟袅袅升起,红树苍老在半山腰上;半岩上残雪落下,白猿啼叫在深林里。

虽然不是陶渊明的桃花源,但春天一到,桃花依然开满了小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山林的人的生活状态。诗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他每天的生活,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首句“露滴红兰玉满畦”,描绘了清晨时分的景色,露珠挂在红兰和玉石上,使整个田野都显得生机勃勃。接着,“闲拖象屣到峰西”,描述了他悠闲地拖着象拖鞋走到山的另一侧,展现了他的从容不迫和悠然自得。

中间两句“但令心似莲花洁,何必身将槁木齐”,是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他认为只要心灵纯洁,就不需要追求与槁木一样死亡的境界。这里的“莲花”象征着纯洁和高雅,而“槁木”则是枯萎、死亡的象征。诗人认为,只要保持心灵的纯洁,就能够超越物质的追求,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自由。这种思想体现了道家的无为而治和顺应自然的原则。

后四句“古堑细烟红树老,半岩残雪白猿啼”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古堑中的细烟升起,红树苍老在半山腰上;半岩上的残雪落下,白猿在深林里啼叫。这些景象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它们与诗人的心境相互呼应,展现了一种与世隔绝、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这里的“桃源洞”指的是一个理想的隐居之地,尽管它不是现实中的桃花源,但春天一到,桃花也会盛开,这暗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也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生活哲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