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倚楼》是一首汉代词。此曲最初见于宋代叶梦得的著述中,后多被选入金元以来的各种散曲集之中。它的特点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转结为平直叙事和象征描写相搀杂,以显示其艺术魅力。

独倚楼 词牌名(宋 梁伯志 述) 独倚孤楼望眼空。
水边鱼戏风中鸟。西厢春晚夜半钟。
落月斜阳残烛红。此是何样人最苦,愁如风雨知多少!
独处山林想故乡。欲问谁家无泪,但见飞花片片多。

独倚楼 词牌名(宋 梁伯志 述) 独倚孤楼望眼空。
水边鱼戏风中鸟。西厢春晚夜半钟。
落月斜阳残烛红。此是何样人最苦,愁如风雨知多少!
独处山林想故乡。欲问谁家无泪,但见飞花片片多。

这首曲从“孤楼”生发开去,将个人的孤独与苍茫的大自然结合在一起。开头两句即以空冷的形象比喻一个人内心的凄凉和孤单。“鱼戏”,本是水边常见之景物,“知多少! ”则极言愁苦之深重。后四句写人无从问、何处觅泪点,但见空中飘落的花片便是千丝万缕般的思绪飞溅。全曲用凄切的情调寄寓无限的情思。

独倚楼 词牌名(宋 梁伯志 述) 独倚孤楼望眼空。
水边鱼戏风中鸟。西厢春晚夜半钟。
落月斜阳残烛红。此是何样人最苦,愁如风雨知多少!
独处山林想故乡。欲问谁家无泪,但见飞花片片多。

这首曲《词序》题注“宋 梁伯志 评”明确指出是梁伯志品定的该曲。“此为国正中之作”的说法并不确切,“愁如风雨知多少!”一句又极言个人之感伤,可作为一首真正含蓄深微、忧郁哀思的抒情长调。全词“独倚孤楼”,而空缺出辽远广阔的空间;借眼前所见之情物来表现一个人孤独寂寞的感情,则更足显其曲折绵密之处。

这首词以《独倚》开头,又名此为正中之作之题,在宋、金时的文人中有不少仿作,《独倚楼》中的风格则与梁伯志评定本不同。如《平水韵谱》称:“有句言‘断桥风物异’”。另有一首是明无名氏撰,也似此风物异处之意。清袁于令等辑为一卷散曲杂剧,各书又各有其别编选,并不全同。

独倚楼(宋·梁伯志 记) 独倚孤楼望眼空。
水边鱼戏风中鸟。西厢春晚夜半钟。
落月斜阳残烛红。此是何样人最苦,愁如风雨知多少!
独处山林想故乡。欲问谁家无泪,但见飞花片片多。

这首词由“楼”字生发开去,通过描写水边鱼戏、荒废的西厢春景等来表示个人内心的孤寂与凄苦,《平水韵谱》称:“断桥风物异”。另有一首是明无名氏撰,题作《独倚楼》,似此风格之词。清袁于令辑为散曲集,并各书均以“正中之作”标出。

全词意境深远沉郁、愁苦哀伤、幽怨凄凉,“断桥风物异”的特色更为突出。“西厢春晚夜半钟”,与“独倚楼”。前四句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的忧愁之情。后四句则直接描写个人的感怆之态。全词通过写景和抒怀、直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来表现诗人内心世界的哀伤。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数据,并不是准确可靠的原文版本,请自行判断其准确性以作为参考资料使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