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上江楼望故乡,泪襟霜笛共凄凉。
云生陇首秋虽早,月在天心夜已长。
魂梦只能随蛱蝶,烟波无计学鸳鸯。
蜀笺都有三千幅,总写离情寄孟光。
《江楼望乡寄内子》是唐代诗人刘兼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登上江楼,眺望故乡的景象。诗中的“独上江楼望故乡”表达了一种孤独的情感,而“泪襟霜笛共凄凉”则进一步突出了诗人的哀愁和思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 诗句赏析:
- “独上江楼望故乡”:这句表达了诗人独自登上江楼,面对着故乡的场景,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思念。这里的“独上”强调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而“江楼”则是他与故乡之间联系的桥梁,通过这座桥,诗人可以遥望故乡,感受到那份久违的温暖和亲切。
- “泪襟霜笛共凄凉”: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江楼上所经历的内心情感。泪水、霜冻的笛声交织在一起,共同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这种凄凉不仅仅是外在环境造成的,更是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感受,是他对于故乡、亲人和朋友的深深思念。
- “云生陇首秋虽早”: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景画面,其中“云生”可能暗示着某种变化或者新的开始,而“陇首”则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意象,象征着远方或者思念之地。这里的“秋虽早”可能意味着虽然季节已经转凉,但是故乡的思念之情并不会因此而消减。
- “月在天心夜已长”:这句诗描绘了夜晚的美景,月亮高挂在空中,照亮了整个天空。这里的“天心”可能指的是月亮的位置,它静静地悬挂在那里,仿佛也在陪伴着诗人度过这漫长的夜晚。而“夜已长”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越来越强烈。
- “魂梦只能随蛱蝶”: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梦中也无法摆脱对故乡的思念,他只能跟随蝴蝶一样的梦境,去到那个遥远的故乡。这里的“魂梦”可能指的是虚幻的梦境,而“只能随”则表明了诗人对于现实的无奈和对梦境的向往。
- “烟波无计学鸳鸯”: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无法跨越的距离感,他只能在烟雾缭绕的水面上,尝试着模仿鸳鸯的动作,却始终无法达到那种亲近的状态。这里的“烟波”可能指的是水面上的雾气,而“鸳鸯”则是一种美丽的鸟,它们在水中相互依偎,象征着和谐与美好。然而,诗人却无法实现这个愿望,只能感叹自己的无力和遗憾。
- “蜀笺都有三千幅”:这句诗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厚意,他希望通过书写来表达这份情感。这里的“蜀笺”可能指的是四川的纸张,它是中国传统的书写材料之一。而“都有三千幅”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将这份思念之情全部写下来的决心。尽管这只是一句虚言,但却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真挚和执着。
- 诗句翻译:
- 独自登上江楼,望着故乡的方向,心中涌起无尽的思念。
- 泪水沾湿了衣襟,霜冻的笛声在寒冷的空气中回荡,共同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 云彩在陇首之上飘荡,秋天虽然来得早,但故乡的思念永远不会减退。
- 明亮的月光洒在天空,夜晚显得格外漫长,而我对故乡的思念也随着时间的增长而愈发深沉。
- 灵魂仿佛化作了蝴蝶,跟随它在虚幻的世界中飞翔,试图找到那个熟悉的地方。
- 水波在烟雾中缭绕,我试图用笔尖勾勒出我心中的画面,希望能够传达我的思乡之情。
- 关键词分析:
- 独:表达了诗人的孤寂和无助。
- 上:强调了诗人的行动和决心。
- 泪襟:描绘了诗人悲伤的情感状态。
- 霜笛:暗示了环境的寒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凉。
《江楼望乡寄内子》是一首充满深情和思念的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其艺术魅力,还能够体会到诗人对于故乡和亲人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