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悽断此江湄,风满征帆泪满衣。
今日重怜鹡鸰羽,不堪波上又分飞。
【解析】
“送徐铉”即写送别之意。“今昔”“江湄”“波上”“分飞”等词语是关键词语,要注意体会。
【答案】
(1) 当年我在这江边与朋友分别,风满征帆泪洒衣襟;今天又来重聚,却要像鹡鸰鸟那样被分飞。
(2) 昔日的离别之痛,如今已不再那么痛苦了;今日的重聚之乐,也比不上昔日的别离之苦。
(3) 当年我在这江边与朋友分别,风满征帆泪洒衣襟;今天又来重聚,但又要像鹡鸰鸟那样被分飞了。
昔年悽断此江湄,风满征帆泪满衣。
今日重怜鹡鸰羽,不堪波上又分飞。
【解析】
“送徐铉”即写送别之意。“今昔”“江湄”“波上”“分飞”等词语是关键词语,要注意体会。
【答案】
(1) 当年我在这江边与朋友分别,风满征帆泪洒衣襟;今天又来重聚,却要像鹡鸰鸟那样被分飞。
(2) 昔日的离别之痛,如今已不再那么痛苦了;今日的重聚之乐,也比不上昔日的别离之苦。
(3) 当年我在这江边与朋友分别,风满征帆泪洒衣襟;今天又来重聚,但又要像鹡鸰鸟那样被分飞了。
已输了风吹一半出自《咏梅 其六》,已输了风吹一半的作者是:韩熙载。 已输了风吹一半是五代十国代诗人韩熙载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输了风吹一半的释义是:梅花在风中凋零了一半,意味着梅花已经失去了抵抗风的力量。 已输了风吹一半是五代十国代诗人韩熙载的作品,风格是:诗。 已输了风吹一半的拼音读音是:yǐ shū le fēng chuī yī bàn。 已输了风吹一半是《咏梅 其六》的第2句。
桃李不须夸烂熳出自《咏梅 其六》,桃李不须夸烂熳的作者是:韩熙载。 桃李不须夸烂熳是五代十国代诗人韩熙载的作品,风格是:诗。 桃李不须夸烂熳的释义是:桃李不须夸烂熳:桃李花虽然繁盛美丽,但不必炫耀。这里比喻自己不因自己的才华或成就而炫耀,保持谦逊。 桃李不须夸烂熳是五代十国代诗人韩熙载的作品,风格是:诗。 桃李不须夸烂熳的拼音读音是:táo lǐ bù xū kuā làn màn。
看我半天中出自《句》,看我半天中的作者是:韩熙载。 看我半天中是五代十国代诗人韩熙载的作品,风格是:诗。 看我半天中的释义是:看我半天中:诗人凝视眼前景象,仿佛凝视了半天之久。 看我半天中是五代十国代诗人韩熙载的作品,风格是:诗。 看我半天中的拼音读音是:kàn wǒ bàn tiān zhōng。 看我半天中是《句》的第2句。 看我半天中的上半句是:几人平地上。 看我半天中的全句是:几人平地上
几人平地上出自《句》,几人平地上的作者是:韩熙载。 几人平地上是五代十国代诗人韩熙载的作品,风格是:诗。 几人平地上的释义是:几人平地上:指在平坦的土地上,人数不多。这里可能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繁华、人生短暂的感慨。 几人平地上是五代十国代诗人韩熙载的作品,风格是:诗。 几人平地上的拼音读音是:jǐ rén píng dì shàng。 几人平地上是《句》的第1句。 几人平地上的下半句是:看我半天中
从呼宫观老都监出自《赠陈郎》,从呼宫观老都监的作者是:韩熙载。 从呼宫观老都监是五代十国代诗人韩熙载的作品,风格是:诗。 从呼宫观老都监的释义是:从呼宫观老都监:指从呼名号的老都监,即指曾任都监(官职名)的人,此处可能是指陈郎的先辈或尊敬的长者。 从呼宫观老都监是五代十国代诗人韩熙载的作品,风格是:诗。 从呼宫观老都监的拼音读音是:cóng hū gōng guān lǎo dōu jiān。
幸有葛巾与藜杖出自《赠陈郎》,幸有葛巾与藜杖的作者是:韩熙载。 幸有葛巾与藜杖是五代十国代诗人韩熙载的作品,风格是:诗。 幸有葛巾与藜杖的释义是:幸有葛巾与藜杖:指诗人庆幸自己有简朴的葛布头巾和藜木手杖,比喻诗人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幸有葛巾与藜杖是五代十国代诗人韩熙载的作品,风格是:诗。 幸有葛巾与藜杖的拼音读音是:xìng yǒu gé jīn yǔ lí zhàng。
也好嬉游日笑谈出自《赠陈郎》,也好嬉游日笑谈的作者是:韩熙载。 也好嬉游日笑谈是五代十国代诗人韩熙载的作品,风格是:诗。 也好嬉游日笑谈的释义是:"也好嬉游日笑谈"这句话的意思是:也挺好的,可以在游玩的日子里开心地笑谈。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享受生活、畅快游玩的向往和赞美。 也好嬉游日笑谈是五代十国代诗人韩熙载的作品,风格是:诗。 也好嬉游日笑谈的拼音读音是:yě hǎo xī yóu rì
陈郎不著世儒衫出自《赠陈郎》,陈郎不著世儒衫的作者是:韩熙载。 陈郎不著世儒衫是五代十国代诗人韩熙载的作品,风格是:诗。 陈郎不著世儒衫的释义是:陈郎不穿世间儒生的衣衫。 陈郎不著世儒衫是五代十国代诗人韩熙载的作品,风格是:诗。 陈郎不著世儒衫的拼音读音是:chén láng bù zhù shì rú shān。 陈郎不著世儒衫是《赠陈郎》的第1句。 陈郎不著世儒衫的下半句是:也好嬉游日笑谈。
争向前头拥将去出自《感怀诗二章》,争向前头拥将去的作者是:韩熙载。 争向前头拥将去是五代十国代诗人韩熙载的作品,风格是:诗。 争向前头拥将去的释义是:争向前头拥将去:争相往前拥挤着离去。 争向前头拥将去是五代十国代诗人韩熙载的作品,风格是:诗。 争向前头拥将去的拼音读音是:zhēng xiàng qián tóu yōng jiāng qù。 争向前头拥将去是《感怀诗二章》的第12句。
桃脸蛾眉笑出门出自《感怀诗二章》,桃脸蛾眉笑出门的作者是:韩熙载。 桃脸蛾眉笑出门是五代十国代诗人韩熙载的作品,风格是:诗。 桃脸蛾眉笑出门的释义是:桃花般红润的脸庞,蛾眉弯弯,笑容满面地走出家门。 桃脸蛾眉笑出门是五代十国代诗人韩熙载的作品,风格是:诗。 桃脸蛾眉笑出门的拼音读音是:táo liǎn é méi xiào chū mén。 桃脸蛾眉笑出门是《感怀诗二章》的第11句。
注释: 书歌妓,写自己与歌妓之间的交往。泥金带,古代女子的一种头饰。 风柳摇摇无定枝,阳台云雨梦中归。 风吹柳树摇曳生姿,仿佛在梦中回到了曾经的阳台上。 他年蓬岛音尘断,留取尊前旧舞衣。 未来某一天,我可能会像蓬莱仙岛上的神仙一样,无法再听到你的歌声。请记得把尊前的舞蹈衣服保留下来,以纪念我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赏析: 诗中描绘了诗人与歌妓之间深厚的情谊
【注释】 溧水:县名,在今江苏南京西南。无相寺:即无量寿寺,在溧水县城内。僧:指僧人。师:对老师的尊称。挂冠:辞去官职。刘雷:《后汉书·郭泰传》载:“郭有高名于世,而危言伤俗,故为乡党所尤,遂拂衣去。人或劝止之,郭曰:‘岂将久混俗,不理明时哉!’”意为辞官归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别的对象是一个僧人。诗中表现了诗人对这位僧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他的殷切期望。 首句“无相景幽远”
【注释】 三年:指后汉高祖起兵反周,经过三年的战斗终于统一了天下。 耀武:炫耀武力。 群雄服:指后汉高祖打败群雄,统一天下。 一日回銮万国春:意思是说在一天之内就平定了叛乱,使万国人民都欢欣鼓舞。“回銮”是说皇帝归来。“万国春”是说万国都如春天一样欢乐。 南北通欢永无事:意思是说南北两国从此可以永远没有战事。“通欢”是说两国互通好言、友好交往。“永无”是说永远没有。“无事”是没有战争。
【注释】 仆本江北人:仆,我;本,本来;江北,指长江以北地区。 今作江南客:今,现在;作,作为;江南,指长江以南地区。 再去江北游:去,过去;江北,指长江以北地区。 举目无相识:举目,放眼四望;无相识,没有认识的人。 金风吹我寒:金风,秋天的风;吹,吹拂;寒,寒冷; 秋月为谁白:秋月,秋天的月亮;为谁,为什么人;白,明亮。 不如归去来:不如,不如;归去来,回到原来的地方; 江南有人忆:江南
【诗句解读】 1. “未到故乡时,将为故乡好”:这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期待和美好想象。他尚未离开时,心中已有了对故乡的美好设想,这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及其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注释:故乡,指诗人生长的地方。 2. “及至亲得归,争如身不到”:当诗人终于有机会回到故乡时,他发现与其在家乡等待不如亲身体验那里的生活。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亲自体验故乡生活的重视,认为直接经历可能比单纯的想象更有价值
【注释】高歌:高声歌唱。月盈:月亮圆满。罗帐袅香:在罗帐里烧香。 平:同“屏”,屏障。隔层城:隔着重城。 【赏析】 《诉衷情》,词牌名,又名《莺啼序》《惜馀春》。双调小令,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花草粹编》收有一首词名为《诉衷情·宴罢月明如昼》,但此词与它不同。 上片写宴会结束后月色渐满,词人因思而愁。首句点出时间,“宴罢”二字点明地点,“高歌”二字写出了当时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