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锡栖云老道翁,结茅甃塔万山中。
石炉昼夜香腾雾,琪树春秋翠插空。
菜长给孤园值雨,藤摆罗汉谷生风。
禅闻寂寞无人到,尘世喧嚣总不同。
【注释】
卓锡:佛教语,指僧尼以锡杖立地为标志而居住。栖云:栖息于云中。老道翁:年老的道士或僧人。结茅甃塔:在山中搭草屋和建佛塔。石炉:即石灶,是僧人烧火做饭的地方。昼夜香腾雾:意为炊烟升起时,云雾弥漫。琪树:美玉树。春秋:指四季。翠插空:形容树木郁郁葱葱,枝叶茂盛,好像要插入天空一样。给孤园值雨:指在孤山的园林种菜。给孤园:宋代杭州西湖名胜区中的孤山,风景秀丽,有“孤山寺”等古迹。藤摆罗汉谷生风:形容寺院周围藤蔓缠绕,风吹过来,仿佛罗汉在舞动。禅闻寂寞无人到,尘世喧嚣总不同:意谓禅林清静,世俗喧嚣,各有各的风味。
【译文】
卓锡栖云的老道翁,在万山中搭草屋和建佛塔。
石炉昼夜炊烟升腾起云雾,美玉树一年四季郁郁葱葱。
菜地长在孤山的园林里,种菜需要雨水滋润;藤蔓缠绕着罗汉谷,风吹过来仿佛罗汉在舞动。
禅林清静得让人寂寞,世俗喧嚣总让人觉得不同。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士生活的诗,表现了诗人对隐者的向往与赞美。诗中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把隐士隐居山林的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
首句写隐者卓锡栖云,表明他的身份和居所。第二句写在山中搭建草屋和建筑佛塔,说明他是在山中修行,远离尘嚣。第三、四句分别写炊烟和树木的景象,表现出隐者生活的宁静和自然。最后两句写菜地和藤蔓缠绕的罗汉谷,表现出隐者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整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