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石钟山记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注释】
石钟山:即江西的庐山,又名匡山、匡庐。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面。
事:事情。
不目(mù)见耳闻:没有亲眼看见,没有亲自听到。
臆(yì)断:主观地判断。
可:值得,行。
郦元:即郦道元,字善长,北魏时任水衡都尉,是地理学家。他著有《水经注》(又称《水经》)一书,记载了很多关于河流湖泊的水文情况。
所见闻:指他的亲身经历。
殆:差不多,几乎,接近。
详(xiáng):详尽。
士大夫:旧时指读书人,这里泛指知识分子。
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始终不愿意用小船在夜里停泊在陡峻的山崖下。
莫能知:没有人知道。
渔工水师:打鱼和水上运输的人。
【译文】:
事不亲眼目睹耳闻,就主观地判断它的有无,这怎么可以呢?郦道元的亲身经历和所听到的大概和我的一样,但他说得太简略了;知识分子始终不肯用小船在夜里停泊在峭壁下面,所以没有人能够知道;而渔夫、船工虽然知道却不会讲出来,这就是世上流传不广的原因.而那些见识浅薄的人竟拿着斧头砍削着去探求,自认为得到了实际的体会,我因此写下这篇记,只是感叹郦道元的简略,并且讥笑那些见识浅薄的人的愚昧罢了。
【赏析】:本文是作者游览石钟山下的“石钟山”时所写的游记。全文共七段,前五段为第一部分,写石钟山的命名和游历经过;后两段为第二部分,写游历石钟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慨。作者在记述游历经历的同时,通过对比论证,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科学解释和个人见解的独到看法,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