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币何因识灌园,等闲夜度北山云。
明朝难觅苏仙鹤,邻舍空馀孺子坟。
不世大功关气数,故人高义足知闻。
看来只是谈恢复,已隐无堪佐万分。
【解析】
此题考查对古诗的赏析能力。赏析诗句内容,首先要读懂诗作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此诗首句是“寻苏云卿隐处”,诗人在寻觅苏云卿的隐居之地,而诗人为何要寻找呢?“书币何因识灌园”一句表明了诗人寻找的目的,是为了向苏云卿请教如何收复河山。第二、三两句写诗人为了收复国土不惜夜度北山,但难觅苏仙鹤,空余孺子坟,可见其心志之坚。第四、五句说大功不世,关气数;高义足知闻,故人足可托,表达了作者对苏云卿的崇敬之情。最后两句说看来只是谈恢复,已隐无堪佐万分,抒发了诗人的感慨。
【答案】
这首诗写诗人寻访隐居者苏云卿的经过,并对其表示敬仰。前四句写诗人为求得苏云卿的指点,不惜夜度北山;而后四句表达诗人对苏云卿的崇敬。全诗语言平实,感情真挚,富有哲理。
译文:
你隐居的地方在哪里,我为什么千里迢迢地来到你的门前
为了收复失地,我愿意出重金请你赐教
你为了民族大义而甘愿隐迹山林,这是多么崇高啊!
如今你已远去,我们只能凭吊你的坟墓,寄托对你的哀思
天下太平,是上天安排的,你的伟大功绩无人能比
你的高尚节操,世人皆应知晓,可惜你已经去世多年了
我只希望能和你一起谈论国事,可惜你已然不在了
赏析:
此诗为诗人寻访隐居于江西庐山的著名学者苏云卿而作。诗人以极大的热情去拜访隐居者,表现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与忧虑,对苏云卿的崇敬和向往,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抱负。
第一句点明“寻”的主题。诗人为什么要寻找隐居者呢?从后文看,诗人是想向隐居者请教有关收复河山的策略,所以开头便直截了当地说:“寻苏云卿隐处”。诗人在寻觅苏云卿的隐居之地,而他为何要寻找呢?从后文来看,他是因为想学习苏云卿的学问,向他请教收复失地的办法。诗人之所以如此重视苏云卿,主要是因为他曾经担任过宰相之职,是当朝重臣。他的为人正直,不畏权贵,敢于直言劝谏皇帝。因此,诗人非常崇敬他,希望他能出来辅佐朝廷,共谋大业。
“书币何因识灌园”一句表明了诗人寻找的目的,是为了向他学习如何收复河山。“等闲夜度北山云”一句则写出了他夜行北山的情景,表现了他急于求见隐居者的迫切心情。
第二、三两句写诗人为了收复国土不惜夜度北山,但难觅苏仙鹤,空余孺子坟,可见其心志之坚。“大功不世”一句说明苏云卿的功绩无与伦比,是超越常人的。“高义足知闻”一句则表达了对苏云卿高风亮节的赞扬。苏云卿虽然已经去世很多年了,但是人们仍然能够通过传说来了解他。“故人足可托”则进一步说明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
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他认为苏云卿只是谈论收复失地的事情,现在已经隐迹山林,不能再辅佐朝廷了。“已隐无堪佐万分”这句表现出诗人对苏云卿的惋惜之情。
全诗语言平实,感情真挚,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