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薰一枕暑初炎,彩索朱符懒重拈。
天上赐衣无媚骨,山中采药有长髯。
扶衰底要三年艾,用拙何嗟六日蟾。
惟有昌阳堪引寿,一杯泛玉不妨添。
端午节令童儿采药
清薰一枕暑初炎,彩索朱符懒重拈。
天上赐衣无媚骨,山中采药有长髯。
扶衰底要三年艾,用拙何嗟六日蟾。
惟有昌阳堪引寿,一杯泛玉不妨添。
注释: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的夜晚,天气炎热,让人感到闷热不舒适,因此人们会在床上休息以缓解这种不适。
彩索朱符:指端午节人们常挂的彩色丝带和符咒。
天上赐衣:指端午节人们常挂的五彩丝线。
山中采药:指端午节人们常去山林采集药材。
扶衰:指保持健康。
三年艾:指每年端午节时使用的艾草。
用拙:指运用拙劣的方法。
昌阳:指月亮的光辉,古人认为月亮可以给人带来长寿。
泛玉:指将酒倒入杯中,使其泛出美丽的光泽。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端午节采药活动的诗。首句“清薰一枕暑初炎”,形象地描绘了端午节时,天气炎热,床上铺着清凉的被子,使人感觉舒适。次句“彩索朱符懒重拈”,则写出了人们在端午节时,常常挂在身上或门前的各种装饰品,如彩索、朱符等,这些装饰品都是为了祈求平安和吉祥。第三句“天上赐衣无媚骨”,则写出了端午节人们常挂的五彩丝线,它们象征着祝福和好运。第四句“山中采药有长髯”,则是说在端午节期间,人们还会去山林里采集药材,这些药材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第五句“扶衰底要三年艾”,则是强调了每年端午节时使用艾草的重要性,它可以驱邪避病。第六句“用拙何嗟六日蟾”,则是说尽管使用笨拙的方法也无妨,因为端午节的习俗就是如此简单而纯粹。最后一句“惟有昌阳堪引寿,一杯泛玉不妨添”,则表达了作者对端午节的喜爱之情,他希望用昌阳来吸引长寿,用一杯泛玉来增添节日的气氛。整首诗通过描写端午节的采药活动,展示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