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心恐灵居,空渺不可际。
奇石坠惊云,凉坐得少憩。
何曾落花流,自隔人间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佑的作品,题目为《题灵岩各景涟漪洞》。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畏心恐灵居: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神秘或超自然事物的畏惧和敬畏。”畏心”指的是内心的恐惧感,而”灵居”则是指那些被认为是神圣或超凡的地方。

  2. 空渺不可际: “空渺”形容景象的虚无缥缈,无边无际。”不可际”意味着这种境界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无法触及或测量。这句话描绘了灵岩洞的壮丽与神秘。

  3. 奇石坠惊云: 这里的”奇石”指的是山洞中的奇特岩石。”坠惊云”描述了石头从高处坠落的情景,如同触动了天空中的云雾。这句诗通过动态的景象传达了一种震撼和惊异。

  4. 凉坐得少憩: “凉”通常用来形容温度舒适或环境宜人,这里可能是形容坐在凉快的地方休息。”得少憩”表示在这里稍作休息。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凉爽的环境中休息的情景。

  5. 何曾落花流: “何曾”是一个反问句,表示没有、从未有过的意思。”落花流”通常用来描述花瓣飘落的情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花朵凋谢的感慨。

  6. 自隔人间世: “自隔”可以理解为隔离或隔绝。”人间世”指的是人类居住的世界。这句诗传达了一种超脱于世俗世界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7.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灵岩洞的美丽与神秘。诗人通过对景色的描述,传达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超自然现象的敬畏,体现了一种追求精神超越的人文情怀。同时,诗中的意境也让人联想到中国古代文人对山水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