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青蛇丈二矛,崛然来应武科求。
东南近出人才美,西北当宽帝顾忧。
战马夜嘶榆塞月,征衣寒犯玉关秋。
古今将相皆无种,好取班超万里侯。

这首诗是一首赠诗,旨在鼓励胡七参加武科考试。全诗以“赠武科胡七”为题,通过对胡七的赞誉和鼓励,表达了对武科人才的期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首句“三尺青蛇丈二矛”,描绘了胡七手持三尺长的青蛇和丈二长矛的形象,这是对胡七勇猛、坚韧性格的赞美。青蛇和丈二矛是古代武术中的常用武器,寓意着胡七将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第二句“崛然来应武科求”,则进一步强调了胡七参加武科考试的决心。崛然一词形容气势磅礴,表示胡七决心坚定,毫不退缩。来应武科求则表明胡七有志于通过武科选拔出优秀人才,为国家效力。

第三句“东南近出人才美”,是对胡七所在区域的赞誉。东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有人才辈出的传统,这里不仅地理环境优越,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有利于孕育杰出人物。这句诗表达了对胡七在东南地区成长的肯定,也寄托了对胡七未来成就的美好期待。

第四句“西北当宽帝顾忧”,则是对胡七所在地理位置的担忧。西北地区地处边远,国家需要更多像胡七这样的英勇之士去守卫边疆,抵御外敌。这里的“帝”是指皇帝,“顾忧”即忧虑。这句诗反映了对胡七肩负重任的关切之情,同时也寄寓了对胡七能够在西北地区为国家做出贡献的美好祝愿。

第五句“战马夜嘶榆塞月”,描绘了胡七在战场上英勇奋战的情景。战马在月下嘶鸣,象征着胡七在战场上的英勇无畏和坚韧不拔。榆塞月则暗示了胡七所处的边塞环境,夜晚的月光映照出胡七的身影,更加凸显了他的英勇形象。

第六句“征衣寒犯玉关秋”,则是对胡七艰苦生活的写照。征衣寒犯玉关秋,意味着胡七身着征衣,身经百战,不畏严寒,勇往直前。玉关秋则暗指胡七所处之地的秋天,这个季节往往伴随着萧瑟的风声和寒冷的气息,但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胡七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毅力。

最后一句“古今将相皆无种,好取班超万里侯”,则是对胡七未来的展望和期许。古人称将相为“将相之材”,而“无种”则表明胡七并非天生就是将相之才,但他有着不屈不挠的毅力和勇气。班超是东汉时期的名将,他曾在西域立下赫赫战功,被朝廷封为“班定远将军”,因此诗人以班超为例,希望胡七能够像班超一样,取得不凡的成就,被封为万里侯位。

这首诗通过对胡七的赞誉和鼓励,表达了对武科人才的期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同时,诗歌中融入了许多历史典故和文化元素,使得整首诗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