磻溪莘野亦初闲,去逐功名遂不还。
岂有太平辞将相,却来高卧对湖山。
冥心真出三千界,注想长虚第一班。
踽踽朱门旧时客,冒寒冲雨到郊关。

【注释】

磻溪:地名,在今陕西省渭南市境内。莘野:地名。也指莘县(今山东菏泽市莘县)一带。

去逐功名遂不还:意思是为了追求功名而去追逐,最终没有返回家乡。

岂有太平辞将相:难道只有当上将相才能享受太平?

却来高卧对湖山:反而选择隐居,过着清贫而安逸的生活,与湖山为伴。

冥心真出三千界:冥心,指专心致志;真:确实;出:超出;三千界,佛教用语,指人世间的三千大千世界。指专心致志于道,超越世俗。

注想长虚第一班:注想,专注思考;长虚,长生不老;第一班,指神仙中的第一等;指专心修炼道法,求得长生不死。

踽踽朱门旧时客:踽踽,独行的样子;朱门,红色的门;旧时客,过去的朋友。意指曾经是富贵人家的子弟,后来成为贫困潦倒的隐士。

冒寒冲雨到郊关:冒寒冲雨,冒着严寒和暴雨,来到郊外的关口。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诗中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厌倦的情感。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首联“磻溪莘野亦初闲,去逐功名遂不还”,描绘了作者在磻溪莘野的悠闲生活,远离了官场的纷争和名利的追求。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颔联“岂有太平辞将相,却来高卧对湖山”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场生活的不满。他并不满足于成为将相,而是选择了隐居生活,过着清贫而安逸的生活,与湖山为伴。这两句诗揭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既渴望仕途成功,又厌恶官场的纷扰和争斗。

颈联“冥心真出三千界,注想长虚第一班”则是作者对于修道成仙的向往。他认为通过修道可以超脱尘世的纷扰和诱惑,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精神世界的探索和追求。

尾联“踽踽朱门旧时客,冒寒冲雨到郊关”,则揭示了作者的真实身份。尽管他曾经是富贵人家的子弟,但现在却成为了贫困潦倒的隐士。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曾经繁华岁月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整首诗以隐居生活为主题,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清苦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于仕途的厌倦和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和人们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