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渠十顷阔,藻荇一篙深。
晚日江乡景,秋风泽国心。

【注释】芙渠:荷花。藻荇:两种水生植物,这里代指莲叶。一篙:竹篙。江乡:泛指江南。秋风泽国心:秋天的风吹动水面波纹,引起作者思乡之情。

译文:荷叶田田,荷塘宽广十顷;莲叶浮于浅水中,深不可测。晚日映照在江边,秋风拂过水面,激起层层波纹。

赏析:这首诗以写景为主,描写的是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荷花是诗人咏赞的对象,因此诗人特别注重对荷花的描写:“芙渠十顷阔”,写荷塘之宽阔。荷花长在池塘中,自然也是“十顷”宽了。荷花生长在水中,所以用一个“阔”字,既形容荷塘的面积大得无边无际,又突出了荷花的雍容华贵和生机勃勃。荷花长在池中,也自然是“一篙深”。荷花长到池中心时,就高高地耸立起来,亭亭玉立,如少女的裙裾。“一篙深”三字,既写出了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又暗示出荷塘深邃幽美的环境。荷花生长在水中,当然要受到水的影响和支配。“晚日江乡景,秋风泽国心。”这两句是写晚霞映照着江边的景色,微风吹着湖面上荡起层层波纹。晚霞映照着江边的景色,使整个江面都显得格外明亮,而微风吹过水面,也使湖面上荡起层层波纹。这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是说夕阳映照在江边,微风拂过水面;虚写是说晚霞映照着江边的景色,微风拂过水面,使湖面上荡起层层波纹。这两句不仅把晚霞、夕阳、江水、湖水等景象都写活了,而且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

曾巩是宋朝著名的散文家。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曾巩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罢官。元丰五年(1082),宋神宗病逝,哲宗继位,司马光任宰相。司马光主张复辟旧制,恢复王安石新法。于是,曾巩被贬到惠州,次年又改贬到儋州,最后死于贬所。这首诗作于曾巩流放期间,是他被迫离开京城、远谪岭南途中所作,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