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士声名画饼虚,天资多忌与人疏。
未闻东阁升贤者,已见胶西置仲舒。
《平津侯·待士声名画饼虚》是宋代诗人孔平仲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将逐句进行释义:
- 诗句解读:
- “待士声名画饼虚”:等待贤才的名声如同画中的饼,虚幻不实。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只图虚名而不务实用的人的讽刺。
- “天资多忌与人疏”:天资高的人往往多疑,与人为善者少。这里的“忌人”可能指嫉妒他人的优点或成就,而“疏”则可能表示疏远。
- “未闻东阁升贤者”:我未曾听闻过有贤才被提拔到高位的情况发生。这反映了诗人对当时官场的失望和无奈。
- “已见胶西置仲舒”:已经看到在胶西王那里设置了仲舒这样的贤人。这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人物,表明虽然有人被提拔,但并非普遍现象。
- 译文:
- 这些诗句通过比喻和反问,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和批评。他不仅看到了人才的流失,也指出了这种流失背后的原因,即对名声的盲目追求和对他人的不信任。
- 赏析:
- 社会现象的反映: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他认为,许多官员和学者只是看重个人的声誉和地位,而不是实际的才能和成果。这种风气导致了真正的人才被埋没,而那些只会投机取巧的人却能够轻易获得高位。
- 道德观念的批判:诗中通过“天资多忌与人疏”等句子,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品质的担忧。他认为,那些具有高天赋但性格多疑的人,往往会因为自己的猜疑而远离他人,这不仅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也阻碍了真正的合作与进步。
- 个人命运的关注:尽管诗人没有直接表达出对个人命运的关注,但从他对“东阁升贤者”和“已见胶西置仲舒”的描述中,可以感受到他对那些真正有能力、有德行的人的关心,以及对他们未能得到应有赏识的遗憾。
《平津侯·待士声名画饼虚》不仅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也是对人性和社会价值观的深刻探讨。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能从中领悟到关于社会公正、个人价值与品德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