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喜乞巧,我以巧为忧。
言巧多欺佞,行巧为邪柔。
学巧竞穿穴,文巧多雕锼。
巧不令如此,宜吾之耻求。
我欲守拙性,浩然镇轻浮。
尽窒众巧门,化以孔与周。
此志尚未遂,感激在初秋。
南顾问牛女,女实能巧不。

【注释】

  1. 乞巧:祈求巧手。古代传说七月七日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妇女们在这期间向月祈愿,希望得到巧手。
  2. 我以巧为忧:我担忧自己也会因为追求巧手而变得不真诚。
  3. 言巧多欺佞(nìng):说巧话的人往往是为了讨好别人而说谎。
  4. 行巧为邪柔:做事讲究技巧的人往往变得虚伪狡诈。
  5. 学巧竞穿穴(xuē):学习各种技能和技巧。
  6. 文巧多雕镂(lòu):文化方面有才艺的人往往喜欢雕琢修饰,过于雕琢。
  7. 巧不令如此:如果一个人真的没有才能,那么他就不会像他们那样炫耀自己的巧手。
  8. 宜:应该。
  9. 吾之耻求:这是我所感到羞耻的事情。
  10. 守拙性:保持朴实无华的性格。
  11. 浩然镇轻浮:用坚定的品格来抵御那些浮躁的人。
  12. 文巧:这里指华丽的文采。
  13. 孔与周:孔子和周公,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智者。
  14. 此志:指坚守质朴的生活志向。
  15. 此志尚未遂:这个志向还未实现。
  16. 感激:感谢。
  17. 牛女:指织女星和牵牛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们是牛郎和织女的故事中的主角。
  18. 南顾问牛女:向南边看,询问牛郎和织女的事务。
  19. 女实能巧不:你实际能够做到真正的巧吗?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李峤的作品。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他人在追求“巧”的态度上的差异,表达了对真正才艺的追求和对虚伪行为的鄙视。
    首联:“众人喜乞巧,我以巧为忧。”诗中提到了“乞巧”,这是指古代人们在七月七日庆祝织女与牛郎相会的日子里祈求巧手的行为。然而,诗人却表示担忧,因为他担心自己也会追求这种所谓的“巧”。
    颔联:“言巧多欺佞,行巧为邪柔。”诗人进一步指出,那些善于言辞、擅长技巧的人往往是为了讨好别人而说谎,而那些行为圆滑、懂得技巧的人往往显得虚伪狡诈。
    颈联:“学巧竞穿穴,文巧多雕镂。”诗人描述了人们争相学习技巧,甚至不惜挖掘洞穴、雕刻装饰,以展示其技巧之高超。然而,这些技巧往往只是表面的华丽,缺乏真正的内涵。
    尾联:“此志尚未遂,感激在初秋。”尽管诗人一直坚持着内心的志向,但现实中的种种诱惑让他倍感压力。他在初秋时节感到了一丝感激之情,因为他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虚伪行为的不满和个人对于真实才能的追求。同时,诗人也强调了自己内心的坚定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