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潇湘之山衡山高,八月秋高风怒号。草木黄落龙正蛰,哀鸿独叫求其曹。
男儿生无所成头皓白,漂零已是沧浪客。呼儿觅纸一题诗,此心炯炯君应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寄孙元忠》。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君不见潇湘之山衡山高,八月秋高风怒号。

“君不见”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设问方式,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难道不知道吗”。这句话是说,你难道没有注意到潇湘和衡山吗?潇湘是指湖南,衡山是湖南省的一座名山。

“潇湘之山衡山高”,潇湘之山指的是潇水和湘水之间的山脉,衡山则是其中最著名的山峰之一。这里的“高”字形容了衡山之高耸入云,气势磅礴。

“八月秋高风怒号”,八月是秋季的月份,秋天的特点是天高气爽、风力较大。这里的“高”字形容了秋风的猛烈,仿佛在怒吼一般。

“草木黄落龙正蛰”,草木凋零,万物萧条,这是秋季的特点。这里的“黄落”是指草木变黄凋落的景象,而“龙正蛰”则是指蛇类动物进入冬眠状态。这两个意象都描绘了一个萧瑟凄凉的画面。

“哀鸿独叫求其曹”,哀鸿是指受伤或生病的鸟兽,这里指代那些不幸遭遇的人们。他们的叫声凄厉,似乎在寻找庇护之所。这里的“曹”字可以理解为村庄或者地方的意思。

“男儿生无所成头皓白”,这句诗表达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许多男人一生都没有成就,头发都变得苍白。这里的“皓白”是指头发变白,象征着年岁增长和未成功的职业生涯。

“漂零已是沧浪客”,漂零是指漂泊无定,这里用来形容那些四处流浪的人。沧浪客则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身份,通常指的是江湖上的侠客或游子。这里的“已”字强调了漂泊的无奈和艰辛。

“呼儿觅纸一题诗,此心炯炯君应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呼唤儿子拿来纸笔来书写自己的愿望。这里的“炯炯”是指明亮有神的样子,表示诗人内心的坚定和激情。

这首诗通过对潇湘山脉、秋风、草木、哀鸿、男子、漂泊等自然景物和社会现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理想和志向的深刻思考和感慨。同时,诗人也通过诗句的韵律和节奏,传达出他内心的激动和豪情壮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