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帝本仁爱,三王首忠质。
颇知周德厚,不似秦网密。
平生勇自信,戈戟未易屈。
何尝恋儋耳,但欲返衡荜。
诏条甚明白,宣布要齐一。
御众莫若宽,使民宜以佚。
古人贵守义,昭晰在缃帙。
公言屡见广,我惠惭及物。
河檀负廪梢,梁鹈议印绂。
庐山须决去,云卧未为失。
琼章屡起予,凤吹杂瑶瑟。
芝兰暗有香,嵩华清见骨。
君开笔头花,我耀牖中日。
九牛登巨鳌,视我真蛮栗。
郡名诗呈吕元钧五首
二帝本仁爱,三王首忠质。
颇知周德厚,不似秦网密。
平生勇自信,戈戟未易屈。
何尝恋儋耳,但欲返衡荜。
诏条甚明白,宣布要齐一。
御众莫若宽,使民宜以佚。
古人贵守义,昭晰在缃帙。
公言屡见广,我惠惭及物。
河檀负廪梢,梁鹈议印绂。
庐山须决去,云卧未为失。
琼章屡起予,凤吹杂瑶瑟。
芝兰暗有香,嵩华清见骨。
君开笔头花,我耀牖中日。
九牛登巨鳌,视我真蛮栗。
注释:
二帝:指尧和舜。尧、舜是古代传说中的圣明帝王。
三王:指夏朝的禹、商朝的汤和周朝的武王。
忠质:忠心耿直的品质。
周德厚:指的是周朝时期国力强盛。
儋耳:古代海南岛的地名,这里比喻边远地方。
衡荜(bì):衡山和荜(pí)草,都是古代用来遮风避雨的植物,这里借指隐居的地方。
诏条:皇帝颁布的法令条文。
要齐一:要统一。
河檀(dān):指黄河上的船只。
梁鹈(tí):即鹈鹕,一种鸟,生活在梁上。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一座山脉。
琼章:珍贵的文章或诗歌。
凤吹:凤凰所发出的音乐声。
嵩华:嵩山和华山,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峰。
牖(yǒu)中日:窗户里透进的阳光。
九牛登巨鳌:形容一个人的力量很大。
蛮栗:形容人非常勇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押韵严谨,节奏鲜明。全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治理和个人品德的追求。
诗人在开头两句“二帝本仁爱,三王首忠质。”提到了尧和舜作为古代圣明帝王的代表,以及夏朝的禹、商朝的汤和周朝的武王这些历史上忠诚勇敢的君主。这两句话概括了中国历史上的仁爱和忠贞精神,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这些品质的推崇和向往。
第三句“颇知周德厚,不似秦网密。”则是诗人通过对比来表达对历史的理解和评价。周朝虽然国力强盛,但其政治清明、法制宽松,不像秦国那样苛政猛于虎。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不同朝代治国理念的赞赏,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当前政治环境的不满。
第四句“平生勇自信,戈戟未易屈。”表现了诗人的勇敢和自信。他认为自己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不畏惧,这种勇气源自于他的自信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戈戟未易屈”也反映了他对战斗和斗争的态度和信念,认为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能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第五句“何尝恋儋耳,但欲返衡荜。”则表明了诗人并不留恋那些边远的地方,而是希望能够回到更适合自己的地方生活和发展。这里的“返衡荜”可以理解为回归家乡或者寻找一个更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这句话既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也展现了他的抱负和追求。
第六句“诏条甚明白,宣布要齐一。”指出了政府的政策和规定都十分明确,并且要求大家遵守统一的原则。这里的“要齐一”可以理解为要求大家团结一致、共同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期望和对民众的要求。
第七句“御众莫若宽,使民宜以佚。”则是对领导者的要求。他认为领导者应该以宽厚的态度对待民众,而不是过于严苛和苛刻。这里的“佚”可以理解为安逸、舒适,也可以理解为放松、自由。这句话强调了和谐稳定的重要性,以及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第八句“古人贵守义,昭晰在缃帙。”则是对传统价值观的肯定和弘扬。他认为古人最宝贵的品质就是坚守道义,这种品质在古籍中得以彰显和传承。这里的“缃帙”是指装订成书的竹简或布帛,是古代书籍的一种形式。这句话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也是对现代社会价值观的一种引导和启示。
最后两句“公言屡见广,我惠惭及物。”是诗人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自谦。他认为自己的言行虽然得到了他人的赞誉和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努力和付出就足够多或者值得赞扬。同时,他也承认自己在很多方面还有不足,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这句话既体现了诗人谦虚谨慎的态度,也展示了他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