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柳舞毵毵,春醲物象酣。
烟云分极浦,舟楫聚回潭。
上水鱼千万,眠沙雁两三。
遥怀无可奈,长是寄城南。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弄珠亭春望”,这是要求学生对这首诗进行赏析,答题时要注意从诗歌的标题、意境、手法、情感等方面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岸柳舞毵毵,春醲物象酣。”译文:岸边柳树婀娜多姿,春色浓重万物皆酣。“春醲物象酣”意思是春色浓重,万物皆酣,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景图。
“烟云分极浦,舟楫聚回潭。”译文:烟雾缭绕着远处的江边,船桨划动聚集在近处的河湾。“烟云分极浦”,描写的是江水与云雾交织的景象,写出了江边的景色,“舟楫聚回潭”描写的是船只归来的情景,表现了江上船只众多,人们归心似箭的情境。
“上水鱼千万,眠沙雁两三。”译文:上游有成群的鱼儿游动,沙洲上有两三只大雁停息。“上水鱼千万”,描写的是上游有成群的游动的鱼,“眠沙雁两三”描写的是下游有成群的大雁栖息。通过对比,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遥怀无可奈,长是寄城南。”“遥怀”,远念,即远想。“无计可奈”,无法排遣。“寄城南”,寄身于南城,即隐居于城南的深山之中,以逃避世俗的喧嚣。
【答案】
(1)注释:春末夏初,岸边柳枝婀娜多姿,一片春意盎然;江水与云雾交织在一起,船桨划动聚集在近处的河湾。
(2)译文:岸边柳树婀娜多姿,春色浓重万物皆酣;烟云缭绕着远处的江边,船桨划动聚集在近处的河湾。
(3)译文:上游有成群的游动的鱼,沙洲上有两三只大雁停息。
(4)译文:远想无处可排遣,总是寄身于城南深山之中,以逃避世俗的喧嚣。
赏析:
此诗为登高览眺之作。全诗写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相生,浑然一体。
首句“岸柳舞毵毵”,起笔便点明时间、季节,渲染出早春的氛围。“岸柳”指岸边的柳树,“舞”是动词,写出了柳枝随风摇曳的动态美。“毵毵”(sān sān),形容柳枝细长柔软的样子。“春醲物象酣”,用一个“酣”字来形容春天的浓烈和浓郁,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万物生长的状态。
第二句“烟云分极浦,舟楫聚回潭”。这两句是写江面景色。诗人的视线由远及近,先写远处的“烟”“云”,再写近处的江湾,最后写江中的船只,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烟云分极浦”,写出了江面的宽阔以及江水的浩渺。“舟楫聚回潭”,写出了船只归来的情景。“极浦”指的是江水最远处的地方,“回潭”指的是江中之水向回流去的地方。
第三、四句“上水鱼千万,眠沙雁两三”。“上水”“下水”都是指江水。诗人视线由近及远,先写上游的鱼,再写下游的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画面。“上水鱼千万”,“上水”是指江流上游之处,“千万”形容鱼多。“眠沙雁两三”则是说在沙滩上休息的大雁只有两三只。
尾联“遥怀无可奈,长是寄城南。”“遥怀”就是远想的意思。“无计可奈”,无法排遣。“寄城南”,寄身于南城,即隐居于城南的深山之中,以逃避世俗的喧嚣。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利的淡泊和隐逸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