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在天彭郡,侨居过一冬。
感君常见访,无日不相从。
远寺携棋局,高亭把酒钟。
谁知三载后,孤冢列新松。
昔在天彭郡,侨居过一冬。
感君常见访,无日不相从。
远寺携棋局,高亭把酒钟。
谁知三载后,孤冢列新松。
注释:
- 这首诗的首句“昔在天彭郡”表明了诗人和张思孺曾共同生活或工作于天彭郡这个地方,而“侨居过一冬”则暗示了诗人因某种原因暂时居住在那里,度过了一个冬天。
- 第二句“感君常见访”表达了诗人对张思孺频繁来访的感激之情,“无日不相从”进一步强调了两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他们在一起的时间是如此之多,以至于没有一天是分离的。
- “远寺携棋局,高亭把洒钟”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诗人带着棋盘去远处的寺庙与张思孺对弈,而在高处的亭子里,他们还共享着美酒和欢笑。
- 最后一句“谁知三载后孤冢列新松”,则透露出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那就是在三年后的某一天,张思孺已经去世,他的墓地上新长出了松树。
赏析:
《张思孺秘校挽诗二首》通过生动的场景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已故友人深厚的友谊以及对其才华的认可。诗中的“常奉诧”和“处众谦和甚”等字眼,不仅反映了张思孺的个人品质,也体现了诗人对张思孺性格的深刻理解和赞赏。此外,通过“携棋局”、“把洒钟”等动作细节,作者巧妙地将读者带入到那个静谧而又充满智慧交流的氛围中,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友谊之美。
结尾的哀伤情绪虽然沉重,但也不失为对生命无常的一种深沉反思,使得整首挽诗不仅仅是对一个人的记忆,更是对人性、友情和生命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