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峡乘轺去,涪江拥节还。
方来赴京兆,又出领潼关。
髀肉川涂瘦,颠毛案牍斑。
音容今遂已,清血为公潸。
张林宗的三首挽诗,分别以“巫峡乘轺去”到“音容今遂已”为序。
“巫峡乘轺去”,巫峡是长江三峡之一,位于重庆市奉节县与湖北省巴东县之间。《汉书·地理志》说:楚之西南有滇国,乘船从滇国出发,经巫峡进入四川盆地。这里用“乘轺”指代出使、奉命办事。张载曾官至司勋校尉,故称司勋。
“涪江拥节还”,涪江是长江支流之一。三国时诸葛亮南征孟获,就是从涪水出发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建兴三年(225)春正月,亮率众南征,所在战捷。秋八月,军师将军诸葛亮卒于五丈原。
这两句写诸葛亮自南中返回成都,受到朝野一致的称赞和尊敬。
“方来赴京兆,又出领潼关”,《后汉书·马融传》说:“马融字季齐,南阳西鄂人也。为人明经,好交识,常谓人曰:‘天下良士,正在君侧,但隐而不显耳。’”马融曾在京师任校书郎,后来隐居教授生徒,故称“京兆”。
“又出领潼关”。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为古关名。据《资治通鉴》记载:公元209年(汉献帝初平二年),曹操率大军进逼潼关,关羽坚守不降,曹操退兵,留下曹洪屯兵关城。
马融虽未入朝执政,却因精通儒家经典,被推为博士,所以称“方出领潼关”,即指他出朝做官,担任尚书仆射等职。
“髀肉川涂瘦”,《论语·乡党》:“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颜回对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颠毛案牍斑”,语出《庄子·让王》:“吾闻贫而为富役,贱而为贵使。”《史记·管晏列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意思是:整天想着发财,不如学习一技之长;踮起脚尖盼望,不如登临高处看得远。
“音容今遂已”,音容指人的容貌、声音。这里是指马融已经去世了。
这两句写马融虽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却终因操劳过度而早逝。
译文:
巫峡我乘着马车去,涪江我手捧符节回来。
刚刚来到京城做官,又被派往潼关口外。
腿上的肉一天天瘦下来,案桌上的文书堆满了斑点。
你的音容笑貌早已消逝,只有眼泪为你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