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穷男子,其如胆气成。
鸿毛在乡里,骥足本乾坤。
周孔为逢揖,轲雄自吐吞。
平生所怀抱,应共帝王论。
【解析】
“三十穷男子,其如胆气成”:三十来岁的穷苦男子,他的胆量大得可以。
“鸿毛在乡里,骥足本乾坤”:鸿毛虽然在乡里,但是它的志向却与天地一样广阔。
“周孔为逢揖,轲雄自吐吞”:孔子和周公旦互相行礼作揖(表示尊敬),而轲轲(即战国时期的游说家)的雄心壮志则只能自己吞咽下去(表示壮怀激烈)。
“平生所怀抱,应共帝王论”:我一生想做的事,应该与当帝王的人一起讨论。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当帝王的人的渴望与向往之情。
【答案】
三十来岁的穷苦男子,他的胆量大得可以;鸿毛虽然在乡里,但是它有远大的志向;孔子和周公旦互相行礼作揖,而轲轲的雄心壮志只能自己吞咽下去;我一生想做的事,应该与当帝王的人一起讨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元朝大一统后,面对江山社稷,回顾自己的生平经历,感慨万千而写下的一首抒发自己情怀的诗。
首句直抒其豪情壮志,说自己是一个有胆量的人。“三十”,表明了诗人的年龄,一个三十来岁的穷愁潦倒之人,其胸怀之宽广、视野之高远、抱负之宏伟可想而知。
次句以鸿毛、骥足为例,比喻人的志向与志向。鸿毛虽小,但能载物,而骥足虽大,却只是马蹄而已。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胸怀大志,敢做大事的思想感情。
三句写儒者孔子、周公旦互相行礼作揖,而轲轲则只能自己吞咽下自己的雄心壮志。这里运用了典故,孔子、周公旦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们互相礼让,相互尊重,而轲轲则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游说家,他敢于表达自己的主张和想法。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儒者的崇敬和对游说家的鄙视。
尾联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怀。他希望自己的一生能够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与当帝王的人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实现自己的抱负。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胸怀大志,敢做大事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