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江梅十度花,相逢重为讲胡麻。
火铃未降真君宅,金钮曾盟太帝家。
道气满簪凝绿发,神光飞鼎护黄芽。
青骡不肯留归驭,又入无为咽晓霞。
杨山人归绵竹
杨山人回到绵竹后,写下了这首诗。
一别江梅十度花,相逢重为讲胡麻。
火铃未降真君宅,金钮曾盟太帝家。
道气满簪凝绿发,神光飞鼎护黄芽。
青骡不肯留归驭,又入无为咽晓霞。
译文:
一别江梅十度花,相逢重为讲胡麻。
火铃未降真君宅,金钮曾盟太帝家。
道气满簪凝绿发,神光飞鼎护黄芽。
青骡不肯留归驭,又入无为咽晓霞。
注释:
杨山人,即唐庚,字坦夫,一字幼安,杨州(今江苏扬州)人。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进士,政和中为监察御史。钦宗靖康元年(1126),因上书劝高宗迁都金陵,反对与金议和,被贬谪至郴州、横州、雷州。高宗建炎四年(1130)召还,任秘书少监,以论张浚北伐失败,遭谗落职。宋高宗绍兴五年(1175)卒,年七十三,赠左朝奉郎,谥号“文忠”。著有《鸡肋集》。
一别江梅十度花,相逢重为讲胡麻。
火铃未降真君宅,金钮曾盟太帝家。
道气满簪凝绿发,神光飞鼎护黄芽。
青骡不肯留归驭,又入无为咽晓霞。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杨山人在离别江梅后,再次回到绵竹时写下了这首诗。全诗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首句“一别江梅十度花”,诗人用十个“度”来形容自己与江梅的分别,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次句“相逢重为讲胡麻”,意思是说在重逢之后,两人又重新开始了关于胡麻的话题。这里的“胡麻”是指一种植物,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文化或知识。诗人通过这一细节,展示了他们之间的友情深厚,以及他们在学术或文化领域的交流。
第三句“火铃未降真君宅,金钮曾盟太帝家”,诗人运用了两个典故来表达他的感慨。一个是“真君宅”,另一个是“太帝家”。这两个典故都是道教中的神仙居所,象征着高深莫测的境界。在这里,诗人用它们来形容他心中的那份宁静和自由。
第四句“道气满簪凝绿发,神光飞鼎护黄芽”,诗人用“道气”和“神光”来比喻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他认为这些智慧和力量就像绿发一样充满生机,而黄芽则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最后一句“青骡不肯留归驭,又入无为咽晓霞”,诗人用了一个有趣的比喻。他说青骡不愿意让他回去驾驶它,而是继续前行。这表示诗人决心要追随自己的梦想,不受世俗的限制。同时,这也暗示了他心中那份对于无为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自由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