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谷萦岩路始穷,隔林遥望一门通。
溪山俱在见闻外,台殿尽藏怀抱中。
像阁罘罳明海日,经幢璎珞撼天风。
劳生又逐轻舠去,珍重高僧解苦空。
【注释】
转谷:山谷。萦岩:环绕着山岩。穷:尽头,极点。隔林:隔着树林。遥望:远远望去。一门通:一扇门通向远方。溪山俱在:山水都在视野之外。见闻外:超出人的耳目所能觉察的范围之外。台殿:佛寺中的楼阁。尽:全部,全都。罘罳:古代的鱼网。这里指用木石等制成的装饰物。海日:大海中升起的太阳。经幢:佛教中用以记事或纪念某事的柱形物。璎珞:珠宝串成的饰物。撼天风:震动天空。劳生:作者自指。轻舠:轻快的小舟。解苦空:理解佛教的“苦”、“空”之说。
【赏析】
题象耳山寺是一首写景诗,也是一首咏怀诗。全诗以景起兴、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佛理的理解及对高僧的崇敬之情。
首联:“转谷萦岩路始穷,隔林遥望一门通。”这两句写诗人由山脚沿山路而上,转过一个又一个山峰,最后到达山腰。在山顶上,只见一条小道通向远方,那小道穿过茂密的树林,从远处传来了钟声。“转谷萦岩”,写出了山势之陡峭;“萦岩”,形容山势回环曲折;“路始穷”,写出了诗人登顶后,眼前景色已穷尽于脚下。“隔林遥望一门通”则写出了诗人站在山顶上,远望着前方,只见一座寺庙的大门通向远方,而这座寺庙就在他的视线之中。
颔联:“溪山俱在见闻外,台殿尽藏怀抱中。”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在山顶上看到的景象。“溪山俱在见闻外”是说,诗人站在高处,只见山下的溪水与群山,都被云雾缭绕,仿佛全都被隔绝在视线之外,只能隐约看到它们的影子。“台殿尽藏怀抱中”则是说,诗人站在山顶上,只见那座通往远方的寺庙,就藏在他怀中的怀抱之中。
颈联:“像阁罘罳明海日,经幢璎珞撼天风。”这两句是具体描写了寺庙中的建筑及其结构之美。“像阁罘罳”是说,寺庙里的佛像雕造精美,像是用木石等制成的装饰物一样,让人感到赏心悦目。“海日”则指海上升起的太阳,形容其光芒四射、璀璨夺目的样子。“经幢璎珞”是说,寺庙中的佛塔上挂满了经幢和璎珞之类的装饰物,这些装饰物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撼天风”则形象地描绘了那些装饰物在阳光下闪耀的光芒如何震撼天地之间的风云。这两句不仅描述了寺庙的建筑之美,也表现了诗人对佛理的领悟。
尾联:“劳生又逐轻舠去,珍重高僧解苦空。”这两句是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和心情的总结。“劳生又逐轻舠去”是说,诗人觉得自己已经厌倦了世俗的生活,决定跟随轻舠而去,远离纷扰的世界。“珍重高僧解苦空”则是说,诗人在向高僧告别时,深感自己的烦恼和困惑都已消释,得到了解脱。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佛理的理解和对高僧的崇敬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