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栎抱拥肿,金狨立鬅鬙。
当年陇山道,似此见危层。
【注】栎(lì):柞树。狨(rōng):一种长尾猴。
易元吉,唐代诗人。抱栎:抱着柞树。金狨:长尾猴。肿:病重或生病。似此:像这样,指像当年在陇山道上那样。危层:危险的境地。
译文
老柞树抱着肿病的猴子,那猴子立于鬅鬙之中。
当年我在陇山道路上行走,如今又见到这样的险境了。
赏析
诗中“抱”与“立”二字用得极为传神,写出了猴子被老柞树抱住、立于危岩的情状,使人联想到诗人当年在陇山道上艰难行进的情景,以及现在所遇到的险境。
老栎抱拥肿,金狨立鬅鬙。
当年陇山道,似此见危层。
【注】栎(lì):柞树。狨(rōng):一种长尾猴。
易元吉,唐代诗人。抱栎:抱着柞树。金狨:长尾猴。肿:病重或生病。似此:像这样,指像当年在陇山道上那样。危层:危险的境地。
译文
老柞树抱着肿病的猴子,那猴子立于鬅鬙之中。
当年我在陇山道路上行走,如今又见到这样的险境了。
赏析
诗中“抱”与“立”二字用得极为传神,写出了猴子被老柞树抱住、立于危岩的情状,使人联想到诗人当年在陇山道上艰难行进的情景,以及现在所遇到的险境。
满林啼络纬出自《新晴山月》,满林啼络纬的作者是:文同。 满林啼络纬是宋代诗人文同的作品,风格是:诗。 满林啼络纬的释义是:满林啼络纬:树林中充满了络纬鸟的鸣叫声。络纬,即纺织娘,一种善于织网的昆虫,常在夏夜鸣叫。 满林啼络纬是宋代诗人文同的作品,风格是:诗。 满林啼络纬的拼音读音是:mǎn lín tí luò wěi。 满林啼络纬是《新晴山月》的第8句。 满林啼络纬的上半句是: 谁伴予苦吟。
谁伴予苦吟出自《新晴山月》,谁伴予苦吟的作者是:文同。 谁伴予苦吟是宋代诗人文同的作品,风格是:诗。 谁伴予苦吟的释义是:谁伴予苦吟:指在苦吟(即苦思苦吟,指作诗时反复琢磨,苦心孤诣)的过程中,没有人陪伴。 谁伴予苦吟是宋代诗人文同的作品,风格是:诗。 谁伴予苦吟的拼音读音是:shuí bàn yǔ kǔ yín。 谁伴予苦吟是《新晴山月》的第7句。 谁伴予苦吟的上半句是:病雨山果坠。
病雨山果坠出自《新晴山月》,病雨山果坠的作者是:文同。 病雨山果坠是宋代诗人文同的作品,风格是:诗。 病雨山果坠的释义是:病雨山果坠:因连绵阴雨而病态凋零的山中果实。 病雨山果坠是宋代诗人文同的作品,风格是:诗。 病雨山果坠的拼音读音是:bìng yǔ shān guǒ zhuì。 病雨山果坠是《新晴山月》的第6句。 病雨山果坠的上半句是: 怯风池荷卷。 病雨山果坠的下半句是: 谁伴予苦吟。
怯风池荷卷出自《新晴山月》,怯风池荷卷的作者是:文同。 怯风池荷卷是宋代诗人文同的作品,风格是:诗。 怯风池荷卷的释义是:怯风:害怕风;池荷:池塘中的荷花;卷:卷曲。怯风池荷卷即指荷花因害怕风吹而卷曲起来。 怯风池荷卷是宋代诗人文同的作品,风格是:诗。 怯风池荷卷的拼音读音是:qiè fēng chí hé juǎn。 怯风池荷卷是《新晴山月》的第5句。 怯风池荷卷的上半句是:夜久不能寐。
夜久不能寐出自《新晴山月》,夜久不能寐的作者是:文同。 夜久不能寐是宋代诗人文同的作品,风格是:诗。 夜久不能寐的释义是:夜深人静,辗转反侧,无法入睡。 夜久不能寐是宋代诗人文同的作品,风格是:诗。 夜久不能寐的拼音读音是:yè jiǔ bù néng mèi。 夜久不能寐是《新晴山月》的第4句。 夜久不能寐的上半句是: 徘徊爱其下。 夜久不能寐的下半句是: 怯风池荷卷。 夜久不能寐的全句是
徘徊爱其下出自《新晴山月》,徘徊爱其下的作者是:文同。 徘徊爱其下是宋代诗人文同的作品,风格是:诗。 徘徊爱其下的释义是:徘徊爱其下:在山脚下徘徊,喜爱那里的景色。 徘徊爱其下是宋代诗人文同的作品,风格是:诗。 徘徊爱其下的拼音读音是:pái huái ài qí xià。 徘徊爱其下是《新晴山月》的第3句。 徘徊爱其下的上半句是: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的下半句是:夜久不能寐。
落影如画地出自《新晴山月》,落影如画地的作者是:文同。 落影如画地是宋代诗人文同的作品,风格是:诗。 落影如画地的释义是:落影如画地:形容月光下山影倒映在地上,如同美丽的画卷。 落影如画地是宋代诗人文同的作品,风格是:诗。 落影如画地的拼音读音是:luò yǐng rú huà dì。 落影如画地是《新晴山月》的第2句。 落影如画地的上半句是:高松漏疏月。 落影如画地的下半句是: 徘徊爱其下。
高松漏疏月出自《新晴山月》,高松漏疏月的作者是:文同。 高松漏疏月是宋代诗人文同的作品,风格是:诗。 高松漏疏月的释义是:高松漏疏月:高大的松树间,月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落下来。 高松漏疏月是宋代诗人文同的作品,风格是:诗。 高松漏疏月的拼音读音是:gāo sōng lòu shū yuè。 高松漏疏月是《新晴山月》的第1句。 高松漏疏月的下半句是:落影如画地。 高松漏疏月的全句是:高松漏疏月
争得行人望中老出自《长安道》,争得行人望中老的作者是:文同。 争得行人望中老是宋代诗人文同的作品,风格是:诗。 争得行人望中老的释义是:争得行人望中老,意为“若能让人在远望中显得苍老”。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通过“争得”一词,表达了诗人希望能让时光在行人身上留下痕迹的愿望,从而凸显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争得行人望中老是宋代诗人文同的作品,风格是:诗。
若使皆知嗣业难出自《长安道》,若使皆知嗣业难的作者是:文同。 若使皆知嗣业难是宋代诗人文同的作品,风格是:诗。 若使皆知嗣业难的释义是:若使皆知嗣业难:假使所有人都知道继承事业是困难的。 若使皆知嗣业难是宋代诗人文同的作品,风格是:诗。 若使皆知嗣业难的拼音读音是:ruò shǐ jiē zhī sì yè nán。 若使皆知嗣业难是《长安道》的第3句。 若使皆知嗣业难的上半句是:隋唐宫殿生秋草
【注释】 芙蓉:即荷花。双干:指两瓣花,一干是雌蕊(心皮),另一干是雄蕊。寒葩:冷艳的花朵。欲品精妙人:想品味荷花的精妙之处,即欣赏荷花的美。二、三数:二、三朵,形容荷花数量较少。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对荷花的赞美之情。首句写荷花,次句写莲蓬,第三句写荷花的妙处,最后两句用“二三数”来形容荷花的数量。全诗以物喻人,通过比喻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诗作,理解其意思,在此基础上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词人的思想情感来分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一只雏鸭在池塘中的生活状况。首句写雏鸭初生,羽翼未丰;次句写雏鸭尚小,腿短而不稳;三、四两句写幼鸭的母亲已远行不知去向;末句写幼鸭虽长大,却依然要仰赖母亲哺喂。全诗从侧面描写了雏鸭的生活,既富有情趣,又充满生机。 黄筌
【注释】 小蟹:螃蟹。支节:指关节、肢节。解络:通络,疏通血脉。精研(yīn):精深地研究。 手足:指螃蟹的腿和脚。多:指腿和脚多。使如一钱:能使它像铜钱一样圆。 【赏析】 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螃蟹的足和壳的特点,来赞美其精巧的结构和独特的形态,同时也借此来表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富有哲理,是咏物诗的佳作
注释:疏稀的水草在雨中摇曳,杂乱的荷叶在霜中凋零。 许多情意绵绵的白鹭,常来这里陪伴这凄凉的景象。 赏析:崔白是唐代著名画家,他的画作以精细著称。《败荷折苇寒鹭图》是一幅描绘秋景的画,图中描绘了秋天雨后的场景,疏密相间的水草在雨中摇曳,乱糟糟的长满水草的荷叶在霜降时凋零,而那些多情的白鸟则常常飞来,为这荒凉的地方增添生机
范宽雪中孤峰 大雪洒天表,孤峰入云端。 何人向渔艇,拥褐对巑岏。 译文: 大雪覆盖了天空和大地,山峰耸立在云层之上。 是谁乘坐渔船来到岸边?他裹着褐色的衣物,面对险峻的山峰。 注释: 1. 大雪洒天表:大雪如雨般洒落在天空和地面上。 2. 孤峰入云端:山峰孤独地矗立在云层之中。 3. 何人向渔艇:是谁乘着小船来到这里? 4. 拥褐对巑岏:他身穿褐色的衣服,面对着险峻的山峰。 赏析:
春天的山 冈原草木秀,溪谷云霞媚。 君笔谁所传,独解吐和气。 注释:在春天里,山冈上的草木长得格外繁茂,溪谷里的云霞显得特别娇媚。这美妙的景色是谁传下来的?只有我的诗才解得开它的奥妙。 赏析: 此诗以写景为主,描绘了春日里山水间的美景。首二句“冈原草木秀,溪谷云霞媚”描写了春天山冈上草木茂盛、溪谷间云彩斑斓、云霞映衬的美丽景象。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美好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