裨海之外既尔知,自问何苦安喧卑。
胡不往见蒙毂士,看卷龟壳食蛤蜊。
【注释】
裨海:古时对渤海一带的美称。安喧卑:安于喧嚣、低贱的生活。胡:怎么(指为何要这样)。见:通“现”,出现。龟壳:乌龟的壳。蛤蜊:一种软体动物,壳呈椭圆形,两壳合抱,可食肉,亦可入药。此句意谓,何不去见一下那些在高位上享受清福的人呢?卷:通“荐”。荐龟壳给蛤蜊吃。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代至元年间,诗题《放言》。诗人以放言自喻,抒发了作者不满现状的愤慨之情。全诗四句,前二句为第一层,后两句为第二层。前二句是说:“既然已经知道了大海之外的情况,为什么还要安于这种卑下的喧闹生活呢?”这里的大海是比喻,暗指元朝统治集团和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诗人认为,只有远离这一切,才能保持自己的清白。后二句为第二层,意思是“为什么不去见见那些在高位上享有清福的人呢?他们可以卷起乌龟的壳来喂蛤蜊。”这里的“蒙毂士”是泛指那些居高位者。诗人认为这些人应该像乌龟一样,把龟壳卷起来,以便让蛤蜊吃得痛快。
这首诗是元代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感受和对理想境界的无限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