缥缈谁氏子,学道要升仙。
人世岂不乐,何苦求上天。
反首顾我语,子岂得谓贤。
智如扑灯蛾,甘就膏火煎。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准确细致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文学知识进行分析概括即可。首先明确这是一首五言绝句,“缥缈”是形容人飘忽不定,“谁氏子”即指谁家的孩子。然后理解诗意:是谁家的孩儿?学道要升仙。人世岂不乐?何苦求上天。反首顾我语,子岂得谓贤。智如扑灯蛾,甘就膏火煎。第一联“缥缈谁氏子”,描写的是主人公在茫茫的人间中寻找自己,他找不到自己的踪迹,只能四处漂泊,最后找到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告诉他“我”是谁的孩子,第二联“人世岂不乐?何苦求上天”,表达了主人公对人生的态度,主人公认为人世间的欢乐比上天更好,所以主人公不追求什么神仙,第三联“反首顾我语,子岂得谓贤”,表达了主人公对于孩子的教诲,他认为孩子不应该追求什么,第四联“智如扑灯蛾,甘就膏火煎”,表达了主人公对于孩子的行为的评价,他认为孩子的智慧就像扑向灯火的飞蛾一样,最终会自取灭亡。
【答案】
这首诗写一位少年离家远行,途中偶遇一童子,询问其来历时,童子回答:“我”是我儿子。童子告诉少年,人间之乐远胜天界,何必苦苦去追求呢?少年反身望着童子说:“你怎能说是贤者呢?”接着,童子以扑灯蛾比喻少年之愚钝无知,而以膏火比喻少年的愚蠢行为和最终结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从全诗看,少年是一个游子。他在茫茫的人世中到处漂泊,没有固定的居所,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只是四处游荡。他在路上遇到一位童子,童子问他:“你是谁家的儿子?”少年回答说:“是我儿子。”童子问少年,人间之乐是否胜过天上?少年回答:“人世难道不是很欢乐吗?何必去追求天上的快乐呢?”童子说:“我看你并不是贤者。”少年反头回望童子说:“你怎么能够说我不是贤者呢?”童子说:“你就像扑向灯火的飞蛾一样,最后会自取灭亡。”少年听后,不禁感叹道:“啊!我哪里是贤者呢!”
这首诗是少年与童子的对话。少年问童子:“我是谁家的儿子?”童子回答:“我的儿子。”少年问童子:“人间之乐是不是比天界更快乐呢?”童子说:“我看你不是一个贤者。”诗人通过对话形式表现了少年在迷茫中徘徊,对人生道路的困惑和思考。少年虽然知道人世间的欢乐比天界更好,但他却不知道如何去选择、去取舍。最后,童子用比喻的方式教育少年:人应该像扑向灯火的飞蛾一样,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