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问尔何事,端然信方策。
本是锄犁人,强为簪组客。
何尝补万分,徒自劳七尺。
还如裴昭明,罢郡归无宅。

【解析】

1.罢郡:古代指官员被免或被贬。2.信方策:相信正确的方略。3.锄犁人:农民。4.簪组客:官员。5.万分:十分,指尽忠。6.七尺:比喻人的身躯。7.裴昭明:南朝梁武帝萧衍的侄子,字仲德,南徐州兰陵(今江苏常州市)人,仕宋、齐为尚书郎、侍御史等职,官止中书侍郎,因事免官后归家,家中没有宅第。

【答案】

译文:我自问为何事而心绪不宁,原来我是一心一意遵循着正道。我是耕者,本是锄犁之人;我却做了朝廷之官,却像做宾客一样地打扮,身不由己。我从不曾尽心竭力地为国家分忧,徒然劳累自己的身体。我还像魏晋时期的裴昭明那样,当了官就无家可归。赏析:此诗是诗人罢郡归家所作。作者在官场上任官多年,终于罢去官职。他回顾自己一生的所作所为,感到十分愧疚。因此写下这首诗来表达他对仕途的失望和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反思。首联“自问尔何事,端然信方策”,意思是说:“你为什么要这样,难道不知道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吗?”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之情。颔联“本是锄犁人,强为簪组客”,意思是说:“我本来是种田人,现在却成了朝廷之官,像宾客一样打扮。”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份改变后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的不满。颈联“何尝补万分,徒自劳七尺”的意思是说:“我何曾尽心尽力为国分忧,只是白白地浪费了自己的精力。”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行为后果的反思。尾联“还如裴昭明,罢郡归无宅”,意思是说:“还像晋朝的裴昭明那样,他当了官就回家了,家中没有房子住。”这一句话表明了诗人对于自己前途的迷茫和担忧。这首诗通过对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受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和对自己的反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一些士人对于仕途的看法和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