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亭入阴森,竹径北松坞。
高林动清吹,犹滴前夕雨。
解衣此危坐,左右一不许。
性本不奈杂,况复兹寡侣。
孤怀托寥旷,世虑绝参伍。
幽花为谁笑,独鸟只自语。
身闲得天全,一息了万古。
忽往而忽来,其谁知踽踽。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逸生活的诗,全诗以“独游”为题,表达了诗人在山水间独自游玩的情怀。
首句“孤亭入阴森”,描绘了诗人进入山亭的情景,给人一种幽深莫测的感觉。接着,“竹径北松坞”一句,点明了诗人游玩的地点——竹林中的小路向北延伸至松树林中。这两句诗通过对环境的描述,营造出了一种静谧、深远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
第二联“高林动清吹,犹滴前夕雨”,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清新与宜人。这里的“高林”可能指高大挺拔的树木,而“清吹”则暗示着微风拂过树梢时带来的清凉之感。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传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第三联“解衣此危坐,左右一不许”,展现了诗人在山林中独处的惬意。诗人解开衣襟,坐在岩石上,静静地欣赏着周围的景色。然而,他发现周围的人似乎并不理解这种宁静的美,因此只能独自一人享受这份难得的安宁。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不满和对自然美的珍视。
第四联“性本不奈杂,况复兹寡侣”,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诗人认为自己的性格本来就不喜欢繁杂的事物,更何况在这个没有伴侣陪伴的环境中呢。这里,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于喧嚣世界的厌倦。
第五联“孤怀托寥旷,世虑绝参伍”,继续描述了诗人在山林中的心境。在这里,诗人将自己的孤独情感寄托在广阔的天地之间,不再为世俗的烦恼所困扰。这里的“寥廓”一词,形容天地广阔无垠,象征着诗人胸怀坦荡、气宇轩昂的精神风貌。
第六联“幽花为谁笑,独鸟只自语”,通过描绘自然界中的景象,来反衬诗人的内心情感。这里的“幽花”和“独鸟”分别代表了自然中的静谧之美和自由之态。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自己孤独命运的感慨。
第七联“身闲得天全,一息了万古”,是整首诗的总结。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认为只有在身心都得到放松的时候,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天地万物的美妙。同时,他也认为只要能够把握住这一刻,就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与天地共存亡。
第八句“忽往而忽来,其谁知踽踽”,则是对前文的深化与升华。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他感叹自己就像一只孤独行走在道路上的人一样,时而向前,时而回头。这种行走的状态正是诗人内心孤独、迷茫的真实写照。
这首诗以“独游”为主题,通过描绘诗人在山林中的独特体验,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内心独白,抒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充满了诗意和画意,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