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牛尔何争,于此辄斗怒。
长鞭闹儿童,大炬走翁妪。
苍■八九子,骇立各四顾。
何时解角归,茅舍江村暮。
【注释】
毛老斗牛:即《毛诗序》所引毛公的“牛之为言触也,故其诗曰‘牵牛”者,恶其触也。触犹触也,言其斗而相触也”。
牛牛尔何争:牛角相触,互不退让。
长鞭:指鞭梢很长,可以驱赶牲畜的长鞭。
大炬:指火炬或火把。走翁妪:指照亮了老年人和妇女。
苍■:一种青色的草本植物,俗称青草,这里泛指草木。八九子:指草木茂盛,枝叶众多。
骇立:吓得站立不稳的样子。各四顾:四面观望。
何时解角归:何时能结束争斗返回家园。
茅舍江村暮:在江边的茅舍中,黄昏的时候。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农民斗争生活的诗。诗人用生动、简练的语言,描写了农村劳动生活中的一个侧面:牛与牛之间的斗争。全诗以牛斗起头,接着写人与牛斗争,然后写到斗罢回家,最后以江村晚景作为结尾。诗中的牛与牛斗,人和牛斗,人和人斗,都反映了农村中阶级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
开头三句是写牛斗:牛斗起来,互不相让,于是它们之间便发生了冲突。
“长鞭闹儿童”,是说那些牵着牛的人挥动着长长的鞭子,使得儿童们惊慌失措。
“大炬走翁妪”,是说那些拿着火把照明的人们走过老年人和妇女。
这几句诗,既写出了牛与牛斗时的情况,又写出了儿童和老人被惊动的情形;既写出了人与牛斗时的情形,又写出了人与儿童和老人斗时的情形。这种从牛斗、人斗、儿童和老人被惊动、人与儿童和老人斗等几个方面进行描写,使诗歌的内容更为丰富,表现力也就更强。
中间四句写牛斗:牛斗之后,牛群分散,这时人们又来牵牛了。
“苍□八九子,骇立各四顾”,是说那些草木茂盛的地方,有八九棵大树,牛儿们站在那里,惊恐不安地四面张望。
“何时解角归”,是说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争斗,各自回家呢?
这两句诗既写出了牛斗之后的情景,又写出了人们牵牛回去的情景;既写出了牛斗的情景,又写出了人们牵牛回去的情景。这种从牛斗、人牵牛回等几个方面进行描写,使诗歌的内容更为丰富,表现力也就更强。
末两句是写牛斗后回家的情景:斗完牛以后,人们牵回各自的牛,回到自己家中;到了黄昏时分,又到江边去休息。
“茅舍江村暮”,是说在江边的茅屋里,黄昏的时候人们休息。“何时解角归”,是说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战斗,各自回家呢?“解角”就是结束斗争,“归”就是回家。这两句诗,既写出了牛斗后的情景,又写出了人们牵牛回家后的情景;既写出了牛斗后人们休息的情景,又写出了人们牵牛回家后人们休息的情景。这种从牛斗、人牵牛归家、牛斗后人们休息等几个方面进行描写,使诗歌的内容更为丰富,表现力也就更强。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形象具体,比喻贴切;语言简练,富有节奏感;结构紧凑,一气呵成;思想深刻,寓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