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幽闲在涧阿,不将齿发犯风波。
共知韩愈亦人耳,子谓伯寮如命何。
野处生成盘谷序,襟期写在醉时歌。
尚嫌山浅人知处,更与移床入薜萝。
【注释】
- 涧阿:山涧的幽深之处。
- 齿发:指人的年岁、年龄,这里比喻岁月。
- 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
- 子谓伯寮(láo)如命何:意思是说“你对于伯寮(即仲尼弟子仲由的字,古代以名字取字号)的态度如何”,这是孔子对仲由说的一句话。后人据此来讽刺那些不尊重别人的人。
- 盘谷:地名,在今河南林县境内。
- 醉时歌:指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诗中的句子。
- 薜萝:薜荔和女萝,均为野生植物,这里用以比喻隐逸生活。
【赏析】
本诗首联写隐居之乐,颔联点出隐士的身份,颈联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隐逸图景。尾联抒发了诗人欲隐而未隐的心情。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作者当时任江陵府司法参军,因上书论事得罪被贬为巴州刺史。他怀着抑郁愤懑的心情写下这首诗,表达了自己渴望隐退山林的愿望。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押仄声韵。前二句写隐居的快乐;三、四句写与俗世不同的看法;五、六句写自己的隐士形象;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想隐又未能如愿的矛盾心理和心情。
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明白晓畅,没有刻意求工的痕迹。但遣词造句却颇讲究炼字琢句,使整首诗歌显得浑成熨贴。特别是“不将齿发犯风波”一句,用意十分精妙。这一句是说自己即使年老齿衰,也不会触犯到那狂风巨浪般的世俗风潮,表现了他对尘世的超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全诗风格朴素自然,语言通俗易懂,读起来令人感到真切亲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