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爱卢仝屋数间,野猿皋鹤共跻攀。
才登楼见一溪月,不出门行十里山。
有兴自携残稿醉,无人得似老夫闲。
樵青莫掩柴扉路,留与春风作往还。

山行

亦爱卢仝屋数间,野猿皋鹤共跻攀。

才登楼见一溪月,不出门行十里山。

有兴自携残稿醉,无人得似老夫闲。

樵青莫掩柴扉路,留与春风作往还。

注释:

  1. 亦爱:也喜爱。
  2. 卢仝:唐朝诗人,以《月蚀》诗而知名。他住在山上的小屋,经常有野猴子和白鹤来访问他。
  3. 跻攀:攀登。
  4. 才登楼见一溪月:刚刚登上楼房就看见了月亮。
  5. 一溪月:一条小溪上的月光。
  6. 不出门行十里山:没有出门,在十里外的山中行走。
  7. 有兴:兴致盎然。
  8. 残稿醉:带着酒意的诗稿。
  9. 无人得似老夫闲:没有人像我这样的老人这样悠闲自在。
  10. 樵青:樵夫。
  11. 柴扉路:柴门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行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
    开头两句“亦爱卢仝屋几间,野猿皋鹤共跻攀。”表达了作者对卢仝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喜欢在山林中生活的愿望。卢仝居住在山上的小屋中,经常有野猴子和白鹤来访问他,这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句“才登楼见一溪月,不出门行十里山。”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山中行走的情景。刚刚登上楼房,就看见了月亮;还没有离开家门,已经在十里外的山中走了。这种对自然的亲近感和对自由的渴望,使得作者感到无比的快乐。
    第四句“有兴自携残稿醉,无人得似老夫闲。”表达了作者对悠闲生活的喜爱。他带着酒意的诗稿,沉醉其中;没有人能够像他这样的老人那样悠闲自在。这一句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独到理解。
    最后两句“樵青莫掩柴扉路,留与春风作往还。”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作者希望樵夫不要关闭柴门,让春风自由地进出,保持山村的原生态美。这也体现了作者对于自然、和谐、自由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