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孤山步绕湖,阑干尽处倚菰蒲。
翁之乐者山林也,客亦知夫水月乎。
万事不如归自好,百年聊与醉为徒。
藕花初醒莼丝老,唤住罾船鲙腹腴。
水月园送王侍郎
送别孤山步绕湖,阑干尽处倚菰蒲。
翁之乐者山林也,客亦知夫水月乎。
万事不如归自好,百年聊与醉为徒。
藕花初醒莼丝老,唤住罾船鲙腹腴。
注释:
①水月园:西湖胜景之一,有楼台殿阁。②庵(nán):僧人居住的地方。③鲈鱼脍(kuài):指美味的鱼。④莼(chún)丝:一种水生植物,叶可食,根可入药。⑤罾(zēng):捕鱼用的竹器。⑥鲙(kuài):把鱼肉切成薄片。⑦菰(gu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可食用,又称茭白。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作者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离别之情。首句“送别孤山步绕湖”,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是孤山,并且诗人是在湖边行走,这为后文描写孤山景色埋下伏笔。接着,“阑干尽处倚菰蒲”一句,将送别的场景定格在湖边的菰蒲之上,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也暗示了即将到来的别离之痛。
接下来两句“翁之乐者山林也,客亦知夫水月乎”是作者的感慨之言。他认为,对于追求自然、远离尘嚣的人来说,山林是最好的归宿;而对于追求世俗繁华、享受人生的人来说,水月则是最好的陪伴。这种对比和反差,既反映了诗人对不同人生观的深刻理解,也揭示了人生选择的多样性。
第三联“万事不如归自好,百年聊与醉为徒”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他认为,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平静才是最值得珍视的;而醉酒则是一种超脱世俗、忘却烦恼的方式。这种观点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也展现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最后两句“藕花初醒莼丝老,唤住罾(zēng)船鲙腹腴”则是对前文内容的升华。这里的藕花和莼丝都是西湖的代表性景物,它们分别代表着春天的新绿和秋天的成熟。诗人用这两个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心情变化,既生动形象又富有诗意。同时,他还将这种心情与品尝美味联系起来,认为只有在品尝到松江鲈鱼时,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甘甜。这种以物喻情的手法,不仅使诗歌更加富有意境,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孤山、水月等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理解。同时,它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