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笑吾身立两间,古人辙迹渺难攀。
斯文在昔豹窥管,吾力不量虻负山。
有识共知方寸好,无求方得几多闲。
一春大欠渠诗在,准拟晴时到处还。

【注释】:

  1. 山行:山间小路。
  2. 亦笑吾身立两间,古人辙迹渺难攀:也嘲笑自己站在两个世界之间(即人世和佛界),古人的足迹(喻指修行之路)高不可攀。
  3. 斯文在昔豹窥管:昔日的学问如同豹子窥视管子(指儒家经典)。
  4. 吾力不量虻负山:我的力量无法支撑得起背着大山。
  5. 有识共知方寸好,无求方得几多闲:只有那些懂得内心修养的人才能体会到内心的喜悦,没有太多欲望的人才能享受到悠闲的时光。
  6. 一春大欠渠诗在,准拟晴时到处还:整个春天都在等待你的诗歌,希望在晴朗的日子里能够与你共享。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于自身修行之路和内心世界的感慨之作。诗人通过对古代圣贤的比喻和自己内心的反思,表达了对知识和修行的追求以及与世俗生活的距离感。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句“亦笑吾身立两间”,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身处人世间却难以攀登到佛界的境界,体现了其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认识。

接下来的诗句“古人辙迹渺难攀”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距离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知识和修行的坚定决心。

“斯文在昔豹窥管”,通过将古代的学问比作豹子窥视管子,诗人暗示了学问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对这些知识的追求。

“吾力不量虻负山”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时的无奈与挣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坚韧与毅力。

“有识共知方寸好,无求方得几多闲”这一句则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与升华,指出只有内心的满足和宁静才是最重要的,而无欲无求才能得到更多的自由和闲暇。

“一春大欠渠诗在,准拟晴时到处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希望能够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与读者共享自己的诗歌。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交流与分享的渴望。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既有现实的反思,又有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