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子圆红不似花,绿丛擎出野人家。
亦知吟骨今当换,火候初成独体砂。

【注释与赏析】

赪桐花

似子圆红不似花,绿丛擎出野人家。

亦知吟骨今当换,火候初成独体砂。

【注释】

赪桐:一种树,其花红色,因“赪”字的读音与“赤”相同,故得名。

子:这里指红色的花瓣,即诗中的“似子”。

圆红:形容花瓣像圆润的红豆,而“不似花”表明它不是普通的花朵。

擎:支撑、托举的意思。

绿丛:指绿色的叶子或草丛。

野人家:指山野间的人家。

吟骨:诗人的诗作之骨,即诗歌的精髓部分。

当:应当、必须。

换:转变、变化。

火候:烹饪时掌握的温度和时间。这里比喻诗歌的成熟程度,即诗中的情感和意境达到了一定的境界。

独体砂:指独立的砂岩,这里比喻独立成熟的诗句。

【赏析】

此诗以赪桐花为题,描绘了赪桐花开时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追求。

首句“似子圆红不似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赪桐花比作圆润的红豆,而非普通的花朵,强调了赪桐花的独特之处。同时,“不似花”一词也暗示了赪桐花并非普通花卉,而是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这种独特性让诗人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想要进一步了解这棵奇特的植物。

次句“绿丛擎出野人家”,则描绘了赪桐花生长在山野间的情景。这里的“擎”字形象地描绘了赪桐花在绿叶丛中傲然挺立的姿态,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同时,“野人家”三字又让人联想到了那宁静而淳朴的乡村生活,使整首诗显得更加生动有趣。

末两句“亦知吟骨今当换,火候初成独体砂”。诗人通过这两个句子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态度和追求。他认为,诗歌的精髓应该如同独体砂那样独立成熟,而不应该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他决心要不断磨练自己的诗歌技艺,努力提升自己的诗歌境界,最终成为一位真正的诗人。

这首诗通过对赪桐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追求。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语言优美流畅,既有对赪桐花的独特描绘,又有对诗歌创作的深刻理解,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